爲什麼美元收割全球,卻不希望人民幣貶值?

中國有句老話,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全球一共233個國家和地區,就有那麼一個與衆不同的國度——土耳其,如果我們追根溯源,似乎可以從歷史中找出問題。衆所周知,土耳其在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奧斯曼帝國,這是一個已經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大帝國,相比於咱們國家來說,也僅比周朝短。

就是這麼一個悠久的國家,融合了東西方各種文明,並且還搞得有聲有色,着實值得稱讚,換句話說,你也可以認爲這也凸顯出其始終存在的野心——東西都容納,畢竟是突厥血脈,基因擺在那裡,今年還不是聯合了幾個國家,要搞一個突厥聯盟麼。

所以,在地緣政治上,如今的土耳其一直以來都想着曾經6個世紀的輝煌,而且他也並不安於現狀。雖然身處北約,但就是這麼我行我素;想要加入歐盟,但也很無所謂的架勢。

在全球化的今天,你會發現凡事他都想參合,俄羅斯的也要、美國也不例外,甚至地域之外的其他大洲。這不,現在美元開始收割全球了,土耳其反其道而行之,現在這麼高的利率了,再高下去也沒有意義了,於是開始不知疲憊地連續降息,里拉貶值的已經爛大街了。

如果按照整年來算,土耳其的匯率已經腰斬,若是從2019年算起,貶值都超過100%了,股匯債三殺已經來了兩次。

我們說全世界貨幣分爲美元和非美貨幣,因此,也只有美元的信貸擴張能夠最小程度地損害美國自身而推動經濟擴張,土耳其也認爲自己可以,現在通脹已經再次向歷史發起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土耳其對於美元而言,沒有什麼可收割的了,2018年開始土耳其放寬了外資門檻,不僅沒有解決經濟基本面的問題,反而透支了未來的增長空間,所以國內資產早已是空殼子了。

既然要剪羊毛,那就需要時間好好養養,所以與其說美元本輪收割,土耳其又一次成爲了韭菜,不如說他是躺着也中槍了,金融系統早已爛了,錢也沒了,還有什麼油水可撈。

重演2018?

滿打滿算,距離美元上一次收割也僅有2年多時間,除去去年放水時間,只有一年,世界財富可以說只在2019年有了增長,但不可能有多少。

再結合本輪放水的情況來看,全球唯有金融資產值得美元下手。回顧上一輪美元收割,你會發現直接目標是外匯儲備,“隱蔽戰線”則集中在固收類資產。

具體來看15-18年,美元升值期間,非美貨幣貶值出口增加了外匯儲備,但由於貨幣貶值,再通過外匯儲備抵消匯率崩潰。此輪放水下來,全球外匯儲備增加了6760億美元,去掉美國自身的1200億美元,共計5560億美元,這些最終都被美元收入囊中。

再有,由於美國利率不斷增加,債務收益率在美聯儲加息週期內屢創新高,債券的價格成本越低,吸金能力越來越強,風險資產被瘋狂抽水,尤其是到了末期(2018年),債券收益率創7年新高,全球股市被抽水12萬億美元。

時間即將邁入2022年,全球外匯儲備在美元收割之際增加了1.1萬億美元,全球股市市值從2020年預計增長了20-30萬億美元,相比於上一次可謂是誘惑力倍增,

有意思的是如今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又回到了上一輪美聯儲加息時的低點1.36附近。

人民幣的力量

瞭解了美元一貫的套路,再來看咱們國家。外匯儲備不用說,中國是最多的,美元必然早已垂涎欲滴,股市的話基本不抱希望,因爲咱們的股市比較特別,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獨大A股漲的少,所以沒有利益可取。

具體來看外匯儲備,我們國家的外儲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購買的美國國債,一個是貿易順差的創匯收入。前者來說,如果美元要收割這部分財富就相當於美國用不到1%的利率買了自己1.3%-1.4%收益率的國債(按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看),即用不到1%的利率買到1.3%-1.4%利率的資產。

從收益的角度來看,美國是賺了,但是這與美國發國債的目的相違背,因爲美國是向其他國家買,自己手裡留有現金流而不是資產,更主要的是如果這樣操作,和日本發國債沒有什麼不同了,債務全背了美國民衆身上,而不是全世界。

我們來看歷史數據,中國的外匯儲備增減情況與所持美債是高度一致的,這就意味着美元收割削弱我們的外匯儲備最終分攤在了美債身上,美國屬於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說後者,貿易順差的創匯收入,預計今年中國在全球能賺6200-6500億美元的外匯,其中一半來自於美國,對於美元來說這確實是香餑餑。那麼按照這個道理,如果人民幣貶值,美元能夠收割的財富會更多,但爲什麼他不希望如此呢?

這裡面涉及到兩大方面問題,第一咱們國家的以往的出口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量的增加,與貨幣貶值關係較小,若是量增加,貨幣再貶值,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和成本會更有優勢,這與美國從08年開始搞得重塑美國製造業的國家戰略是違背的。

另外,現在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將供應鏈往南亞、東南亞轉移,但是這些國家的產業不完整,即便是粗加工的很多原材料依然從中國進口,也就是說雖然這些地區的人力成本低,但是商品的最終生產成本並不比咱們的低,如果人民幣貶值了,這些國家被迫還得再下調出口成本,這樣一來利潤會被壓縮,顯然不符合老美自身的利益。

當然,美元在升值過程中,人民幣不可能不貶值,上一輪美聯儲加息期間,人民幣先貶值,然後又升值回到原來的水平,然後又貶值,而不是一路貶值,控制在了6.2-7之間,就與剛纔陳述的兩個問題有關。

試想,假如人民幣一路貶值到8的水平,先不說我們自己,那麼我們的出口成本要比7再低14%,這讓東南亞這些國家怎麼活了?就說咱們國家現在的外貿環境,最穩定也是最不容受干擾的就是東盟,所以出於這方面考慮,我們自己也要適當控制匯率穩定。

去年,中國的出口份額佔世界是14%,今年大概率在15%以上,在美元即將進入加息週期,人民幣的匯率依然是世界出口市場的重要參考依據,再加上現在全球經濟是雙軌制,即中國復甦與非中國復甦,前後相差3個季度甚至比這還多,那麼我們的商品無論是競爭力還是滲透率勢必更進一步。

所以,可以這樣判斷,人民幣貶值與否、貶值力度都會深刻影響全球出口市場,尤其是與咱們出口結構相同的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匯率已成爲他們依賴。事實上,咱們的人民幣國際化也需要他們來支持,互利互惠而已。

總的來說,在抵禦美元收割的能力上來說,向中國靠攏肯定是不會錯的,像印度就比較雞賊,匯率瞄準人民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也看出來一些門道,越南也挺聰明,一方面買外匯儲備以防萬一,但也同時與人民幣簽署貨幣互換,兩頭都不想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