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2歲極低體重兒 北市納補助

臺北市衛生局15日宣佈,北市未滿2歲且出生體重未滿1500克的極低體重兒,即日起納入兒童醫療補助對象。(蔡佩珈攝)

體重過低的新生兒容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問題,高醫療需求讓家長備感壓力,臺北市衛生局宣佈,即日起將未滿2歲且出生體重未滿1500公克的極低體重兒,納入兒童醫療補助對象,盼能減輕早產兒家庭經濟負擔。

出生體重未滿2500公克的新生兒被稱爲「低出生體重兒」,未滿1500公克則是「極低出生體重兒」,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21年統計,臺北市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低出生體重兒」,每100名新生兒有1名是「極低出生體重兒」。

衛生局長期照護科長林柳吟指出,低、極低出生體重兒由於是早產兒,各器官尚未成熟,較容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問題,尤其根據臺灣早產兒基金會資料,極低出生體重兒須定期回診、接受完整追蹤檢查直到2歲爲止,高醫療需求成爲經濟負擔,讓家長備感壓力。

考量早產兒在2歲內醫療照護需求性較高,衛生局表示,臺北市自今年1月1日起將「未滿2歲極低體重兒」納入兒童醫療補助第2類資格,未來門診掛號費減免50元、急診掛號費減少80元、減免住院醫療自付額,並補助7次兒童健康檢查掛號費50元及健康諮詢費,根據衛福部2021年和2022年資料估算,臺北市約200至300位兒童受惠。

國民黨北市議員耿葳表示,市長蔣萬安身爲三寶爸,上任後特別注重打造育兒友善城市,今年將較特殊的兒童列入兒童醫療補助對象,相信市民會更敢生,但提醒市府關注實際使用率及KPI,確保補助看得到、吃得到。

民進黨議員林延鳳認爲,只要早產兒滿2歲,將無法享有門診掛號費減免,住院產生的醫療費用自付額也沒有補助,但早產兒到6歲前仍有追蹤病症需求,呼籲衛生局不要畫地自限,評估放寬補助年齡,讓家長對於社福政策更有感。

民衆黨議員黃瀞瑩表示,樂見市府照顧極低出生體重兒家庭的醫療需求,但相信家長平常照顧孩子也很需要協助,期盼市府提出相關政策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