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打折”上市:市值較此前估值縮水近七成

12月5日,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衛龍”)於港交所發佈公告稱,預計將於12月15日至8日正式開啓招股,擬在全球發售9639.7萬股公司股份,每股發售價爲10.40港元至11.40港元,最高募資約11億港元,另有15%超額配股權。

除上市一波三折外,衛龍的估值與募資金額都有所變動。若按每股發售價中位數計算(10.9港元),衛龍預計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9.355億港元,較早前市場傳聞的10億美元大幅下調。市值則爲24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0億元),較上市前約680億元人民幣僅剩三成左右,據招股書,上市後其投資機構將爆虧55%。

值得注意的是,三次遞表後衛龍於今年6月底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卻拖延至12月才進行正式招股可能與上半年由盈轉虧有關。有業內人士表示,“衛龍上半年增長停滯陷入虧損,可能會降低投資人對於公司未來的預期,進而影響IPO進程和估值。”

“骨折”上市 資本血虧

衛龍的上市路並不平坦,據悉,衛龍曾於2018年傳出赴港上市消息引發熱議,隨後卻因食品安全問題和業務單一等問題不了了之,直至2021年才二次遞表港交所,並於當年11月通過上市聆訊。今年5月,衛龍上市申請材料失效,不得不重新提交申請。6月27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直至今年11月23日衛龍再次更新招股書,募資金額從最初的10億美元下調至不足1.5億美元,一年半內募資金額下滑85%。目標估值也較上市前最高值骨折至目前的220億元,僅剩三成左右。

據悉,衛龍於2021年進行了20年內首次pre-IPO輪融資,獲得CPE、高瓴、騰訊、雲鋒基金、紅杉中國等機構的青睞。據招股書,上述機構共耗資6.59億美元,認購衛龍3.05億股,拿下公司上市前13.51%股權。

然而,估值打折也讓高瓴、騰訊、紅杉等投資機構血虧。衛龍在最新招股書中承認,“發售前投資者支付的成本爲2.1635美元,較發售價溢價約55.11%”。也就是說,上市後上述投資機構在業績補償後仍將爆虧55%。

有券商人士分析表示,衛龍延後上市或許是港股市場環境欠佳所致。當時的港股市場,整體趨勢向下,打新氛圍低迷,這讓衝擊百億美元市值的衛龍有點尷尬。因衛龍Pre-IPO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爲94億美元,定價過高則有破發風險,定價偏低或許無法令機構投資者滿意。

此次IPO,衛龍又引入了Media Global、陽光人壽保險、Prospect Bridge 3名基石投資者。其中,Media Global由分衆傳媒董事長江南春控制,此次將認購約2.42億港元股份。陽光人壽保險、Prospect Bridge分別認購約2.34億港元和1.03億港元股份。按發售價中位數10.9港元計算,3名基石投資者認購份額佔衛龍此次全球發售股份的54.82%。

上半年賣了8萬噸仍虧2個億

估值與募資金額下調或是迫於市場環境壓力,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似乎也未能讓投資者滿意。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收22.61億元,同比微降1.8%,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爲2.61億元,去年上半年淨利潤爲3.58億元。其預計,受股份支付等因素影響,今年全年利潤將大幅下滑。

從歷年數據看,2019-2021年,衛龍分別實現營收33.85億元、41.2億元、48億元和22.61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6.58億元、8.19億元、8.27億元、然而2022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虧損2.61億元。淨利潤率也呈下滑趨勢,2019-2021年,衛龍淨利率分別爲19.4%、19.9%、17.2%,盈利能力承壓。

對於業績虧損原因,衛龍方面解釋稱,主要系交付受疫情影響和調價政策帶來銷量下降,同時由於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毛利隨之減少,衛龍自2022年5月起對主要產品進行提價,但暫未能拉動上半年業績,預計上述因素不會對公司2022年的經營業績及利潤率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其還指出,若扣除股權增發產生的一次性開支6.3億,經調整後淨利潤爲4.3億,同比增長11.84%。

值得注意的是,爲應對原材料上漲而漲價平衡毛利率的做法卻影響了銷售端的業績下滑。數據顯示,其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至38.1%,與2020年毛利率水平持平,但佔比超六成的調味面製品2022年上半年銷量爲81589噸,較2021年同期的94670噸有所下降,業務收入由14.0億降至13.4億,減少了4.3%,毛利率也由2019年的37.2%連續下滑至目前的34.8%。

與此同時,作爲衛龍營收頂樑柱的辣條產品佔總收入比卻在不斷下滑,招股書顯示,2018-2021年,辣條總收入從78.6%下滑至60.8%,此外辣條銷量增速也在下降,從2019年的11.4%下降至2021年的7.8%,豐富產品結構或成爲其亟需解決的問題。

銷售渠道方面,衛龍極其依賴第三方經銷商,九成營收來自線下。招股書披露,2018-2022上半年,衛龍線下渠道貢獻營收分別爲31.34億元、37.39億元、42.46億元及20.21億元,佔比分別達92.6%、90.7%、88.5%及89.4%。其中直銷渠道僅佔5.2%、5.4%。截至2022年6月30日,衛龍與超過1830家線下經銷商合作,公司經銷商的銷售網絡覆蓋了中國約73.5萬個零售終端。

與線下龐大的銷售體系相比,衛龍線上電商渠道發展並不順利。2018-2022上半年,線上經銷商銷售額分別爲2.32億元、2.51億元、3.82億元、5.54億元及2.39億元,佔同期總收入8.4%、7.4%、9.3%、11.5%及10.6%。

在業績增速放緩與估值齊降下,衛龍的泡沫光環逐漸褪去,行業內羣雄逐鹿競爭激烈,問題重重的衛龍藉助資本的力量能跑多遠仍需觀察。

(鄭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