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演出市場會更加多樣化

臨近歲末,京城的戲劇舞臺並沒有因爲天氣的轉涼而冷了下來。座無虛席的劇場、此起彼伏的掌聲,讓演出人在2024年的尾聲又一次收穫了堅持下去的信心。作爲開心麻花簽約的導演,楊曉明在今年交出了一部不一樣的作品《回魂耶》。這是一部關注自閉症羣體的戲劇,通過“無限循環”的敘事,講述了普通人的平凡和偉大。觀衆在笑過之後,收穫的不僅僅是一次解壓的體驗,還有對人生的珍視。雖然在楊曉明看來,這是一次冒險的嘗試,但演出的效果讓他更加堅信:“觀衆不會冤枉好作品!”

通過傳播作品關注社會話題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25.17萬場,同比增長30.19%;票房收入190.16億元,同比增長13.24%;觀衆人數7910.13萬人次,同比增長27.1%。

演出市場在變化,觀衆的消費需求也在改變。“觀衆更希望看到真實鮮活的人和故事,對於刻意煽情的東西有些排斥。開心麻花每年都會有很多新的產品出現,而《回魂耶》是一次新的突破。”楊曉明如是說。

談及創作的初衷,楊曉明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道,“如今在國內有1000多萬自閉症患者,這背後是1000多萬個家庭,這些患者如何實現社會化託管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對於舞臺劇,不是通過簡單的笑聲實現自己,而要通過傳播的作品,關注社會話題,引起觀衆的思考”。

然而,縱觀開心麻花以往的作品,讓觀衆通過笑聲在工作、生活之餘得到放鬆,是一以貫之的主題。但《回魂耶》本身題材的厚重聽上去不那麼輕鬆,如何解決這種“相悖”,是主創團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楊曉明看來,把握好喜劇的節奏和沉重的感情是劇本創作和排練時的重點,通過舞臺劇這種更輕快、更貼近觀衆的方式,能夠讓大家瞭解自閉症,或者引發大衆關注,進而主動搜索和科普相關知識,瞭解到社會上的這樣一種羣體。

據悉,演員們訓練時觀看了大量講述自閉症羣體生活的紀錄片,並且導演會根據孩子原型指導演員們的表演,儘可能地還原自閉症羣體的真實生活。在《回魂耶》演出期間,劇中孩子的原型和媽媽有到現場觀看,對舞臺劇內容和演員的表演給予了很高的認可。

好內容是反覆打磨出來的

《回魂耶》從劇本創作到正式演出經歷了兩年的時間。如何將自閉症人羣、自閉症人羣家長的情感、無限循環、爆笑喜劇這幾個題材糅合在一起,是楊曉明面對的最大挑戰。

期間,楊曉明改了十二次劇本。

在他看來,打磨內容很重要,要把重點放在內容的創作上。劇場缺的是真正好的內容、好的劇本,“整個市場對於編劇不夠重視,導致了快速的創作、拍攝,但劇本內容纔是最重要的。無限循環的題材和線性講故事可以單獨調整某一部分的情節不同,因此在改動《回魂耶》劇本時牽一髮而動全身,每次修改幾乎等於重寫”。

在整個創排過程中,創作團隊首先要保證的還是觀衆觀看的歡樂度。所以在寫劇本的時候,會精心設計情感的遞進和包袱的拋出。主創團隊一邊創作、一邊實驗,不斷根據多年的經驗,以及預設的觀衆心理去修改臺詞、細節。

楊曉明感嘆道:“無論是什麼題材,只要用心做內容,創作出好東西,觀衆一定會幫作品說話,觀衆不會冤枉好作品!”

一味迎合不如主動創新

回顧楊曉明的過往,他的導演之路是從兒童音樂劇開始的。從《三隻小豬》《三隻小羊》《舒克和貝塔之克里斯王國》,到《瘋狂雙子星》《變身怪傑》,再到如今的《回魂耶》,讓他收穫最大的成長體驗,就是“一味地迎合不如主動創新”。

對於創作者和消費者的供求關係,楊曉明這樣認爲,“做內容的人不應該按照消費者的口味盲目地供給,而是要用好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引領觀衆,帶着觀衆走”。

在演出效果上,楊曉明和製作團隊更是表示,“感謝能被這麼多觀衆看到,超乎預期地收穫了觀衆給的驚喜”。

《回魂耶》自2024年9月30日首演,好評口碑不斷髮酵,首輪的15場演出票房不斷走高,大麥評分一度躍升至9.9分,拿下了多日的大麥單日暢銷榜和高分榜雙榜首的成績。目前也已繼續迴歸朝陽劇場,開始了11月—跨年檔的演出計劃。

“無論是因爲循環題材,還是母子情來到劇場看劇的觀衆,都給予了真誠的、正向的反饋,這對於我和團隊來說是極大的鼓舞。作爲一個導演,我的創新勇氣被觀衆看到並且認可了,我覺得這兩年的創作過程值了。《回魂耶》是我2024年最值得紀念的舞臺時刻。”楊曉明如是說。

談及2025年演出市場發展時,楊曉明表示,未來演出市場將會更加多樣化,需要更創新、更真實的作品。

“當前演出市場需要更多反映真實生活的內容,同時創作人要靜下心來認真打磨劇本,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作品。對於個人,在保持日常創作的同時,我也會考慮將循環題材做成一個系列。這種故事內容值得去深入探討,所以未來會針對循環題材發掘不同的內容象限,將更多、更真實的社會現象以舞臺劇的形式展現出來。”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劉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