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月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突破50%,車險產業鏈條如何被重塑?

“上一週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突破了48.2%,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估計未來3個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可能會突破50%,甚至會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主導地位。”近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表示。

新能源車的旋風已席捲大江南北。車車科技創始人兼CEO張磊在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使得車險成爲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後的最大消費之一,每年的成本在5000~10000元之間,遠高於加電和保養成本。因此,車險將成爲車企爭奪的戰略高地。

據東吳證券報告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車保有量達3693萬輛,保費規模達1865億元。張磊認爲,隨着新能源智能車時代來臨,車險產業鏈正經歷着重塑與變革。

“新能源車企大多采用直營銷售的模式。由於新能源汽車相較於燃油車減少了保養頻次,因此保險成爲車企連接用戶的重要抓手,這種轉變將爲車企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張磊表示。

以一家年交付量爲40萬輛的車企爲例,在銷售端,車險單均保費7000元,線上出單率達90%,車險年度保費規模達25.2億元;在理賠端,車險年度保費規模25.2億元,車險賠付率70%,新能源車企直營模式下,車輛維修收入可達8-10億元。所以車企選擇經營車險,不僅可以獲得前端的保險銷售收入,還可以獲得售後產值、配件銷售、車輛維修等服務的利潤增長。

隨着電動車從能源競爭轉向智能競爭,智駕技術逐漸成爲新能源汽車的標配。張磊預計,未來的車險將會分爲“實時駕駛行爲+汽車軟件技術”,當切換到智能駕駛模式時,保險責任將會從車主轉移到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或軟件公司。車險將從傳統財險產品轉變爲“車險+產品責任險”,車企成爲重要的產品責任險投保方。

但在這片廣闊的藍海中,新能源車主對車險保費貴、續保難問題的抱怨不絕於耳,保險企業在承保虧損的重壓下進退兩難,新能源主機廠入局保險也道阻且長。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任周道許表示,智能汽車的興起爲保險機構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使得保險機構能夠精準定位客戶需求、精準定價保險產品和精準管理理賠風險。然而,智能汽車的發展也帶來了商業模式複雜化、理賠關係複雜化和合規管理複雜化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