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Model Y,誰在特斯拉優勢區擊敗了它?
導語
Introduction
智界R7在性能維度全面擊敗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已經超越了單車參數的比拼,而是深耕技術的勝利,更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象徵。
作者丨卡 曼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何增榮
改朝換代的週期律從未停下腳步。
2023年,特斯拉Model Y躍升爲全球最暢銷車型,也奪得中國市場新能源銷量冠軍。那麼,誰將終結Model Y的王朝?
在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一衆國產新能源SUV已經猛烈圍攻Model Y三年,但今年戰局悄然轉變。
時維九月,樂道L60、極氪7X、阿維塔07等最新競品上市,對Model Y的威脅比以前更大。真正改寫戰況的競爭者,當屬由華爲鴻蒙智行與奇瑞聯合打造的智界R7。
戰況正酣,消費者用腳投票,上市甫始,智界R7已經收穫頗爲可觀的大定訂單,9月24-28日累計大定超過1.1萬輛,其中僅僅9月28日單日就突破2千輛。
問世5年之後,Model Y“老態”漸露,毛坯房的極簡設計並不符合中國用戶審美,座椅舒適欠佳、NVH和天窗暴曬的短板,和消費者追求舒適性南轅北轍,甚至引以爲豪的智駕,目前也無法引入國內。只是25~35萬元純電SUV長期只有這麼一個選項,才讓其享受了先發優勢。
兼具鴻蒙智行前沿科技和奇瑞傳統老牌大廠可靠性,智界R7第一次讓純電轎跑SUV細分市場,出現空間尺寸、智能、動力、操控、舒適等每一個維度都蓋過Model Y的“性能全面超越者”。
連最擅長的智能技術都被“連根拔起”,特斯拉在自己的優勢區域罕見“吃癟”。
但是產品力的背後,遠不止車型產品本身“一款車的勝利”那麼簡單。智界R7代表了華爲鴻蒙智行與奇瑞的最新發力,代表了“特斯拉可以被超越”的祛魅理性迴歸,以及背後中國製造業向前邁進的大勢。
“圍剿”Model Y進入新階段
憑什麼說,2024年9月,“Model Y圍剿”進入了新階段?因爲智界R7的發佈,意味着首次出現“性能全面壓倒Model Y”的車型。
以前的純電動SUV挑戰Model Y失利,一方面是特斯拉品牌力佔據絕對優勢,另一方面在於往往只有一兩個方面的性能高於Model Y,而不能全面取勝。
例如,有的車型智能化出色,很早就實現XNGP城區領航高階智駕,但動力和電耗不如Model Y;有的車型百公里加速僅需3.48秒,靈蜥底盤操控好,但智能化和節能不如Model Y;還有的車型智能化、舒適性、空間都在Model Y之上,但設計外觀比較中規中矩。
那麼智界R7呢?
先說細分市場與空間設計。Model Y引領了新一輪轎跑SUV潮流,外形流暢和低風阻是溜背轎跑的優勢,但空間卻成了揮之不去的痛點。智界R7堪稱完美地實現了魚和熊掌兼得,“超大空間+轎跑SUV”不再難以兼容。
1,034mm,智界R7留出了這麼大的後排頭部空間,毫無疑問就是同級別轎跑SUV第一名。無論Model Y的1,007mm,還是寶馬X6的977mm和保時捷卡宴Coupé的954mm都被甩在後面。
更值得驚歎的是,智界R7不但“兼得溜背設計和空間”,還“兼得客艙空間和貨艙空間”。837L的超大三層後備箱、完全放倒後排座椅之後2,130L的擴展容積……如果說當年汽車界“空間魔術師”往往是偷貨艙空間給客艙,那麼智界R7真正滿足了“既要又要還要”。
特斯拉不是還有智能化技術底牌嗎?
智界R7發佈即搭載最新HUAWEI ADS 3.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讓特斯拉還在測試中的FSD V12.5相形見絀。特斯拉讓端到端全新架構風靡全球,但HUAWEI ADS 3.0卻率先在國內應用,從此,全國環島都在智駕範圍覆蓋之下。
“不謙虛地說,華爲的ADS3.0智駕系統經過綜合的各方面測評,是全世界目前性能最強、最安全的智能駕駛系統,”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提出了一個新的表述,“是‘斷代式的領先’”。
汽車傳統的性能維度,智界R7依然凌駕於Model Y之上。
底盤鋁合金用量,智界R7比Model Y高2.2倍。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和空氣懸架,讓智界R7的滿血途靈平臺“武裝到牙齒”。誇耀技術概念名詞不如說實際體驗,正因爲底盤智能化、輕量化,具備智能預瞄識別路況、智能調節功能,減少車身側傾和衝擊,兼顧運動和舒適。一個指標——麋鹿測試成績達82.3公里/時,比以操控著稱的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還高出0.3公里/時。
再結合0.219Cd超低風阻係數,智界R7百公里耗電量僅爲13.2度,甚至比Model Y還要低0.2度,100度電池版本的後驅車型CLTC續航里程達到802公里。
在參數的背後,有着深層次的邏輯——憑什麼是智界R7實現對Model Y的全面超越?這就關係到前沿技術的“修煉秘籍”。
“斷代式領先”是怎樣煉成的?
“智界R7全面超越特斯拉Model Y性能”,絕對不是參數層面的“鬥蛐蛐”比賽,不僅僅是產品的角逐,不僅僅是企業的競爭,更是一個民族產業崛起的路徑。
爲什麼早在寶馬X6的年代,轎跑SUV一旦採用溜背設計,就會導致空間促狹,而智界R7仍然能夠保持空間寬敞?
其實究其本質,是華爲鴻蒙智行與奇瑞在技術和工藝進步的成果——這是智能電動汽車時代中國特有的“造車模式”,當前者以新勢力和ICT產業的快節奏創新與前沿科技構成新車的肌體與靈魂,那麼後者便以篤行厚重的傳統老牌龍頭車企智能製造構建新車的軀殼與骨骼。雙方齊心協力,以臻1+1>2的效果。
汽車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能夠影響到車內空間的要素,不僅僅是外形設計和內飾佈置,同時動力總成和底盤懸架的體積,也都會產生作用。
智界R7巧妙沿用了家族式的OneBox造型設計理念,整體風格更顯簡約,並將航空流體曲線設計融合其中——這必然離不開最新空氣動力學設計。而華爲DriveOne多合一電驅動系統,將減速器、MCU和電機等器件高度集成,在提供強大動力的同時,也縮減了體積。
根據工程師所言,汽車需要從原本看似無關的各個不同系統去節約空間,“如今汽車優化空間,都是一點一點摳出來的,甚至連電子電氣架構集成度提高、縮短線束用量,都有利於減小體積、增大內部空間。”
經過設計、研發、工程、製造團隊夜以繼日的不懈努力,我們才能看到新一代汽車“空間魔術師”,讓溜背線條與超乎想象的闊綽空間並存。難怪奇瑞董事長尹同躍點贊稱:“華爲團隊更工匠,智界R7成智能豪華SUV新標杆。”
而智能化更具備看點,因爲原先這恰恰是特斯拉的優勢。
在華爲發佈會上,雖然餘承東不再說遙遙領先,但是在形容ADS 3.0的時候,用到了“斷代領先”,這是由於整套系統能夠不斷進化,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華爲緣何能夠在智能化技術角度領跑?不是靠着原教旨主義式的口號,而是有着底層邏輯。華爲是唯一真正做到智能化全棧自研的企業,從底層OS系統、傳感器、軟件和算法、雲都是自行開發,更容易打通。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自然能夠實現技術領跑。
這種領跑就落實在用戶的體驗層面,於是ADS 3.0的車主會感受到智駕更流暢絲滑,更爲可靠安全,無保護左轉、複雜車道環島……這些FSD V12未能很好解決的場景,智界R7等車型搭載ADS 3.0之後,都能在無圖和端到端的情況下輕鬆應對。
難怪餘承東有底氣說:智界R7是學習優秀、超越優秀、比優秀更優秀,產品實力全面打贏了Model Y,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選擇。
從最初“對Model Y望塵莫及”,到中場“能與Model Y過招並局部上風,但整體依然難以取勝”,再到如今智界R7登場“全面超越Model Y”,這離不開華爲鴻蒙智行與奇瑞以及一切相關企業千千萬萬員工努力的結果。而在更深的層次,則是有宏觀的巨手在推動。
特斯拉祛魅,中國製造崛起
“中國汽車超越特斯拉是歷史的必然”。
這個論斷,在汽車行業有着最底層邏輯和最宏觀視角。一切工業產品的發展,離不開整體制造業的支撐。
歷史會給我們啓迪——美國汽車是如何擊敗“車祖宗德國”,成爲最大汽車生產國和銷售國?
1908年福特T型車拉開工業流水線生產序幕,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浪潮,福特成爲最暢銷汽車。1919年通用率先金融創新,又通過產品換代,三十年代登頂全球銷量榜首,並連續蟬聯76年,一直到2008年被豐田拉下馬。
“不是福特奪冠,就是通用折桂;不是生產革命,就是金融創新”,在這背後,有1904年美國GDP成爲全球第一,有電力技術革命讓人類掌握更高數量級的能量,有美國構建最爲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
那麼時至今日,同樣的故事,在中國繼續上演。
且不論按IMF購買力平價觀點,中國GDP已經在2017年超越美國,以工業門類、基礎材料產量和人才數量而言,中國製造業具備全球獨一無二的條件。
到2019年,中國成爲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中國的產量佔居全球第一。2023年,中國的發電量已經突破9.4萬億度,美國達到4.4萬億度。而印度則爲1.9萬億度。
汽車產業,得益於宏觀巨手的推動。
智能化是汽車轉型必然方向,故而華爲作爲唯一真正智能化技術全棧自研的企業,從當年紮根通訊業務開始積累電子技術,到消費電子業務崛起之後,手機板塊甚至能與蘋果iPhone分庭抗禮——這些看似與汽車無關的沉澱,都在爲後來汽車智能化技術做鋪墊,無論是人才團隊的儲備,還智能技術專利的積累。
新能源領域又有寧德時代等公司位居動力電池全球龍頭,當升、杉杉和貝特瑞等佔據正負極材料全球大比例份額,這些都從供應鏈維度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就連國際能源總署也承認,中國汽車的新能源和智能化產業鏈優勢難以撼動。肥沃的土壤,能夠讓後發芽的種子,以更快的速度超越其他競爭者,最終成長爲參天大樹。
中國自身市場的龐大規模與消費訴求多樣性,同樣是技術工藝迭代的最佳環境,光是用戶數據積累、功能應用迭代,就不是其他市場可比。故而互聯網經濟和半導體技術應用,在中國市場最具備活力。當年華爲手機的崛起,得益於此,如今鴻蒙智行汽車業務的壯大,概莫能外。
特斯拉的本質是被引入的鮎魚,而非人類救世主。它對科技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但並不意味着不可逾越。任何具體的產品力發展,都離不開宏觀的土壤。
從半導體/智能化,到汽車研發製造,中國產業一路走來,持續向上。在勢不可擋的洪流面前,中國汽車全面超越特斯拉,是必然結果。
Model Y被智界R7超越性能的時刻,也是特斯拉的祛魅時刻,更是宏觀偉力助推中國製造業崛起的輝煌時刻。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美國又對中國汽車出手了
歐洲純電動車,遭遇“至暗時刻”
9月40多款新車下餃子,消費者真的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