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候鳥留一口飯 3業者獲溼地標章
嘉義縣政府向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提出「嘉義縣沿海地區溼地標章友善養殖」申請,共有3家溼地周邊養殖戶獲「溼地標章」證書,包括曾獲產銷履歷達人及國家環境教育獎、十大神農獎的邱經堯。(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3家養殖業者,除落實友善生態養殖,更藉由改變傳統曬池模式爲候鳥留一口飯,經過3年努力,布袋鎮漁戶葉怡君、陳勝田所經營的金嵐養蝦場,向禾漁業蔡恭和及邱經堯創立的「邱家兄弟」,成功取得「溼地標章」,證明只要有心,一樣能兼顧溼地保育及漁業生產。
爲兼顧在地產業發展及生態保育,縣府農業處向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提出「嘉義縣沿海地區溼地標章友善養殖」申請,共有3家溼地周邊養殖戶獲「溼地標章」證書,從提案、定期審覈到獲標章認證,養殖戶在農業處輔導、自我調整作法下,花3年時間取得這份得來不易的標章肯定。
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要獲得溼地標章不容易,除採友善生態方式放養魚蝦貝類,曬池時還要留一口飯給候鳥,包括候鳥度冬期,魚塭配合曬池,曬池天數至少維持5天、水位維持5至20公分、不收剩下雜魚、不驅趕鳥類等,魚塭塭堤保留一定比例植被,不得使用除草劑等,其他還包括農漁初級產品需通過產銷履歷、動物農藥殘留檢驗等等。
獲得標章的3家業者,友善環境形象鮮明,金嵐養蝦場2015年當選嘉縣產銷履歷達人,堅持不使用藥物,全年主要靠收集雨水,透過循環水淨化系統及益生菌培養蝦子。
邱經堯曾獲產銷履歷達人及國家環境教育獎、十大神農獎,採中低密度生態級共生混養養殖法,全程無化學藥物。蔡恭和「向禾休閒漁場」,採低碳低電自然養殖,營造自然生態教育場域。
農業處長許彰敏說,縣府2021年、2022年辦理友善養殖交流平臺,對溼地周邊漁民倡導生態友善,推動溼地生態覆育,希望讓養殖業者兼顧溼地保育及漁業生產,創造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