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投下廣島核彈的飛行員沒有墳墓

B-29轟炸機叫艾諾拉·蓋伊號的美國飛行員保羅·蒂貝特,執行廣島原子彈轟炸任務。(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許多人認爲,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是美國飛行員保羅·蒂貝特(Paul Tibbets),他是一名B-29轟炸機的飛行員,負責執行1945年8月6日轟炸廣島的人類第一次核武攻擊任務。他於2007年1月與世長辭,享年92歲。然而,後人很難去紀念他,因爲他在生前就說好不設墳墓,而是火化後,以骨灰撒入英吉利海峽。

並非蒂貝特 不爲他的任務感到驕傲,事實上,他對於廣島核武轟炸的正當從未懷疑過。當年,他是陸軍航空兵中最年輕,但最有經驗的飛行員之一,他自豪地將自己的B-29座機取名叫艾諾拉·蓋伊號(Enola Gay),這是紀念他尊敬的母親。他甚至在1976年的德州斯航空展期間,又重新演繹了當年B-29的轟炸行動。

晚年的蒂貝特。(圖/美國空軍)

有一段時間,全球對核武的反思相當強烈,一種看法認爲對日本投下核彈過於殘忍,蒂貝特反對這種看法,他甚至譴責史密森尼學會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因爲他們在B-29的相關展覽時,把重點擺在日本人民遭受核彈攻擊的痛苦,卻忽略日本發動戰爭的野蠻行爲。

他的家人也對他的歷史貢獻感到自豪,他的孫子考入空軍學院,之後成爲B-2精神式轟炸機(Spirit)的飛行員,可以說,同樣擔任戰略武器轟炸的角色。但是蒂貝特在92歲去世前,他就和家人說好遺體火化、不設墓碑、不行葬禮,也當然沒有軍事榮譽。

蒂貝特之所以如此決定,擔心的是要是他留下的墳墓或紀念碑,有可能成爲反戰、反核武抗議者的集中地,反戰者多半沒有歷史縱深的概念,無法理解有些戰爭註定無法避免,也很難與他們溝通。他選擇火化,將骨灰撒佈英吉利海峽,他在戰爭期間經常飛過英吉利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