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冠軍臺灣變裝皇后打造「藍腹鷴冠盔」 劇服設計師曾奪金鐘

劇服設計師李育升爲好友妮妃雅做造型設計,讓她把臺灣特有種藍腹鷳、臺灣石虎化作寶島祥瑞穿上身,登上美國實境電視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果然吸睛。(李育升提供)中央社

頂着藍腹鷳、石虎冠盔,來自臺灣的變裝皇后妮妃雅奪下美國魯保羅變裝秀冠軍。妮妃雅在美國發光,爲她設計獨特冠盔的劇服設計師李育升同樣感動,欣慰有機會透過雙手讓世界看見臺灣。

外表年輕,李育升實質早已接觸劇場、戲曲服裝設計超過20年,曾以客家歌舞劇「劉三妹」奪下第43屆電視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爲臺東劇團「曹七巧」設計的舞臺服裝,更獲國際劇場組織(OISTAT)收錄在「世界劇場設計年鑑」。

近期他更爲好友妮妃雅(Nymphia Wind)造型設計,把臺灣特有種生物藍腹鷳、五色鳥、臺灣石虎化作寶島祥瑞,躍上她的冠盔與服飾紋繡,相當吸睛搶眼。

出生洋裁家庭,李育升的雙親都是高級訂製服師傅,童年耳濡目染外,小時候他就愛和阿嬤坐在電視機前看「戲曲你我他」節目、楊麗花歌仔戲,螢幕裡各套華服讓他看得目不轉睛。

但他並非科班出身,大學念平面設計,求學期間與朋友組劇團才真正嘗試製作戲服。2003年起,李育升正式進入劇場,陸續與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臺南人劇團等合作,現代寫實、天馬行空奇想到傳統戲曲皆擅長,作品風格多元。

然而現在他卻堅持一年只接3檔戲劇作品。他坦言,劇場產業並不穩定,得仰賴大量政府補助,設計師工作量極大,在最瘋狂的5年,他每年必須做超過20個案子,三不五時都得進劇場與反覆溝通調整,尤其戲曲演員很愛惜羽毛,服裝能不能讓他們進入角色,材質是否合適演出都很謹慎。

創作時間被壓縮後,李育升回憶當時完全看不了其他戲,不停埋首趕工,很難把作品好好製作。更痛心的是,許多節目首演可能就成絕響、無法重演,而他以高級訂製服概念爲角色精心創作的戲服,便永遠塵封箱底。

近年,李育升把重心轉換到民間信仰領域,身分更多了一個「塑神師」名稱,爲神明做形象造型物件,試圖找到臺灣傳統民間信仰的「當代性」與時代做接軌。

以他的最新作品,爲龍潭龍元宮建廟200年製作的一對駕前神童「採藥煉丹」爲例。

由於龍元宮祀奉神農大帝,李育升就把構樹、萍蓬草、桃園石龍尾等臺灣原生種植物的樣式加入,呼應主神與桃園在地性;而神童冠盔上的「臺」字紋,更是李育升作品的正字標記,取代傳統戲曲常見的「壽」字,展現對臺灣的主體意識。

李育升指出,劇服得服務劇本、演員、觀衆,讓大家在短時間內認識角色,但在民間信仰裡,藝術性能大於設計,加入更多個人創意,「會入廟的都是要放很久的,有機會能把功課做好、再來製作」。

但過往劇場經歷對李育升來說仍相當寶貴,他笑說:「我也是被這些劇團養大的,有恩情。」

尤其戲曲業界常說「寧穿破,不穿錯」,樣式、色彩、紋飾等都得依角色形象設定,不能逾矩穿搭,非常嚴格。現在他接觸的許多神明也是歷史人物,正好爲他打下紮實基礎,至今也常回去請教劇團前輩。

而這次爲妮妃雅製作的兩套造型,正是融合他在臺灣民間信仰、廟會、傳統戲曲的豐富經驗,爲她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臺味」造型。儘管時間緊迫,還是堅持使用臺灣團隊,逾10人、上千小時爲妮妃雅趕工,寄去美國助陣。

李育升欣慰自己的作品,有機會透過全球最大的變裝皇后實境秀曝光,讓世界看見臺灣,也樂見透過他的雙手設計,爲每個特質強烈的朋友澆灌,助他們開成燦爛盛開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