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心情】王又立/將為人父的我,成了購物狂

圖/陳佳蕙

回過神時,赫然發現已獨自一人在百貨公司的母嬰用品樓層逛了兩個多小時。

我是誰?我在哪?

我是一個即將成爲爸爸的四十歲中年男子,正深陷在百貨公司母親節檔期特價的誘惑漩渦中。

曾經,我頻繁走訪咖啡店、酒吧,鑽研比較各家的手法差別、風味異同;逛遍我最愛的樂器行、唱片行,只爲尋找最適合我手感的吉他,以及絕版的夢幻黑膠。如今我在百貨公司裡,多次來回各個品牌櫃位,只爲了比較不同廠牌奶瓶的材質、奶嘴設計,或是嬰兒推車的收納是否輕巧;問了店員上百個問題,只爲釐清哪款汽車座椅最可能符合我的需求、哪款嬰兒揹帶最可以讓寶寶和我都無負擔地使用。

簡單來說,我從文青風格的狩獵人生,瞬間轉變成了奶爸的尋物之旅。

但仔細想想,其實兩者的本質並沒有太大差異,只是目的從爲了滿足我自己,變成爲了滿足即將出生的女兒。

而在我的尋寶之旅中,最讓我着迷的就是那些琳瑯滿目的玩具了。

這些玩具跟我本來追求的咖啡、音樂、唱片一樣,好像沒有很必要的需求與實際的功效,但卻能讓人帶來無比的快樂和回憶。

健力架、踢踢琴、布書、旋轉牀鈴、會發光唱歌的安撫海馬、兔兔絨毛玩偶、發人省思的童書繪本,所有跟寶寶有關的玩具,每一樣我都超想買,每一樣都超療愈。

這種購物衝動,可以追溯到一張超音波照片中,一顆如豌豆大小的影像上。

那顆豌豆就是我即將出生的女兒,就是她開啓了我無限的想像與期盼,把我的人生轉向一個全新的未知方向。

我會把已經準備好的嬰兒牀頭上架起的牀鈴打開,盯着隨音樂不停旋轉的可愛吊飾,一看就是幾十分鐘,一邊想像女兒未來也會躺在嬰兒牀上,跟我一樣看着牀鈴笑着,也或者,她會完全不甩牀鈴、很有個性地號啕大哭。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很好,微笑或哭泣,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有人說過,祭典最重要的不是祭典本身,而是準備祭典的過程,我現在總算深刻地明白這句話。最好最萬全的準備,享受準備的過程,然後接受一切的可能。

我是誰?我在哪?

我是即將初爲人父的中年男子,但當我拿着要給女兒的寶寶玩具等着結帳時,或許我也只是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