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變“新居”! 合肥首個危房重建解危項目交付使用!

“那時候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下雪時擔心得睡不着覺,生怕把房子給壓塌。”在包公街道的市科委宿舍前,居民謝萍菊望着兩排齊整的新房感慨道。她口中破敗的房屋已於去年5月拆除,原址重建的居所堅固牢靠、整潔美觀,“危房”搖身一變成“新居”,謝萍菊再也不用在雨雪天擔驚受怕。

圖 | 市科委平房原貌航拍圖

市科委宿舍平房始建於1986年以前,位於包公街道炳輝社區市科委宿舍小區內,包含3棟平房,共12戶17間、總建築面積約426平方米,於2018年7月鑑定爲D級危房。

經歷了小半個世紀的風吹雨打,磚混、磚木結構的平房早已不堪重負,屋面凹陷、牆體開裂、牆面漏水等情況困擾居民多年。2018年,市科委宿舍小區進行了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小區的整體環境得以提升,但17間平房的結構安全問題仍陷“解危”困局。

圖 | 市科委平房原貌

2021年至2022年間,合肥市陸續出臺城區危險住房翻建重建相關政策,爲推進危險住房解危的具體處置提供了政策依據,包公街道抓住這個契機,探索對已查出的危房試點原地重建,居民們就此迎來了房屋改建的曙光。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也成爲了全市首例危房重建解危改造項目。

“黨和政府幫我們重新翻蓋房屋,對我們來說是很大利好,我和老伴年齡也不小了,遇到這種好政策肯定都大力支持。”年過七旬的居民易知明告訴記者,居民對房屋重建都充滿期待,但政策規定未必符合每個人想法和預期,“對那些不理解、不認可政策的居民,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都是挨家挨戶上門解釋,他們很負責,大家都看在眼裡。”

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街居共召開8次羣衆座談會,重點對解危政策進行宣傳解釋,就羣衆關心的建成後房屋產權歸屬、建設資金、設計方案及房屋分配方式等問題逐一與羣衆開展議事協商,最終重建解危方案得到了12戶羣衆的一致同意。

圖 | 市科委宿舍解危平房分房儀式

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開工建設後,炳輝社區黨委申請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除了每天例行安全巡查,每週通報項目進展,在每月一次的項目開放日,還會組織居民現場觀摩、親自把關施工質量,真正做到把支部建在項目上。

“原來的房子沒有衛生間,廚房也在外面,進行翻修的時候,新增了這些空間,現在的房子整體澆築很牢固,外形做得也很好看。”2023年12月重建項目完工,易知明對新家很是滿意。

圖 | 改造後的市科委宿舍

重建後的新房有了獨立衛生間,居民不用忍受環境惡劣的公共廁所;通了燃氣後,居民也無需在屋外搭棚子燒煤爐做飯……根據相關政策,危房重建可適度增加配套面積、優化戶型設計,D級危房費用按照市、區財政和住房使用安全責任人3:3:4的比例分攤。此次改造,居民們每間新房花費不到4萬元,便擁有了乾淨亮堂、五臟俱全的溫馨小屋。

據悉,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共拆除、重建17間房屋,每間房屋增加廚房、衛生間,共29平方米、32平方米兩種套型抽籤分配,已於今年2月完成分房。

作爲合肥市首例危房重建解危改造項目,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充分發揮了黨委牽頭、居民參與、社會支持的多方作用,實現從“政府一管到底”到“居民共同守護”的轉變。大家勁往一處使,讓惠民工程真正得民心,爲我區危房解危改造工作提供了可借鑑的示範樣板。

素材來源丨區融媒體中心 畢芃

責編丨王子編輯丨姚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