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社交距離要罰嗎?苗博雅:不用罰則!大衆需要引導

新聞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爲防範新冠肺炎,陳時中今(31)日宣佈,指揮中心將發佈社交距離指引,宣導室外社交距離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政策推動一陣子後,若發生極端狀況,將研議開罰。由資深司法記者蘇位榮主持的直播節目《行動法庭》,邀請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北市議員博雅檢察官蔡麗清深度討論。

苗博雅:與其開罰 倒不如引導大衆遵守

主持人蘇位榮問北市議員苗博雅,臺灣有無可能像國外,嚴格實施社交距離政策?

北市議員苗博雅表示,「絕大多數無法維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你是無法罰他的」。例如搭捷運公車,怎麼罰?如果告訴上班族不能擠公車、捷運,會影響民衆上班時間。原本「等五分鐘的捷運,要等五十分鐘!」所以,不要以爲只要訂出罰則就能執行,社會存在條件限制。

香港餐飲業者在座椅註記,引導客人保持社交距離。(圖/路透

那麼臺北市民要如何維持社交距離?苗博雅認爲,銀行、超市、美食街等需要排隊地方,可以先做宣導。「這個地方要趕快去做!」而且很簡單,例如臺北市衛生局用「行政指導」對所有商家進行宣導,就能達成八成的效果

此外,苗博雅也建議,在公共場所可以用地上劃線方式引導大衆。例如國外有醫院電梯地板分成六格,每個格子內放一雙腳印,而每雙腳印都面向牆壁,避免電梯乘客面對面講話

苗博雅強調,維持社交距離「不需要罰則阿!你只要引導大家去做就好了」,比討論罰多少錢,還來的有用!

豐原醫院表示,2人面對面伸長手臂,就能達到1公尺的社交距離。(圖/豐原醫院提供)

政府短期內不開罰 以宣導爲主

葉金川則認爲,社交距離短期內不用推出罰則,因爲只要多數人願意遵守,其他人就會跟着走。

蘇位榮接着問檢察官蔡麗清,社交距離能用執法方式執行嗎?法律要如何立?蔡麗清表示,一開始政府會定「指引」,教育大衆維持社交距離,幫助民衆養成習慣。若最後逼不得已,纔會對不配合的民衆開罰,相關細節政府還在研議中。

↓ 其他行動法庭精彩內容請看 ↓

熱門點閱》

►  清明連假疫情將升溫?葉金川:60歲以上儘量不要掃墓

►  美國直擊》紐約疫情嚴重崩壞 臺灣要做最壞的打算

►  美國直擊》震撼!第一次看到科羅拉多的Costco被掃光

►  一個超級傳播者能毀掉國家!若臺灣有一萬人確診...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 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