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大學生創新創業鋪路搭臺

據媒體報道,爲破解大學生在創新創業路上常常面臨的資金匱乏、經驗不足、人脈有限等難題,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融資聯盟近日成立,將搭建高教園區內雙創項目的投融資對接服務平臺,針對高教園區內各高校雙創項目的具體需求,爲其提供投資融資、產業對接等創業指導服務。可以說,該聯盟通過搭建政府、學校和企業合作的平臺,匯聚多元資源、激發創新動能,無疑爲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整合各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該聯盟通過整合政府的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基礎設施供給,學校的科研能力、人才培養和項目孵化,以及企業的市場洞察、資本運作和產業協同,共同構築起一個全方位的支持網絡。這種優勢互補的模式能有效提升創新創業項目的成功率,爲大學生創新創業構築強大後盾。

推動產學研一體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目前,我國高校仍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轉化價值不顯著等問題。該聯盟爲高校和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提供平臺,企業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發現並投資具有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高校則可以藉助企業的市場資源和實際需求,調整科研方向和課程設置。這種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將有效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爲大學生提供良好創業環境。創新創業生態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該聯盟通過整合各方力量,旨在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創新、協作、共享的創新創業生態圈,爲創業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資源,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提升社會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更加健康、活躍的創業環境。

但也應看到,搭建政校企合作平臺只是第一步,要讓聯盟真正長期發揮作用,讓學生真正受益,還需在運行機制、人才培養、配套政策等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完善聯盟運行機制,確保平臺高效運轉。聯盟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明確各方權責,形成規範有序的運行秩序。還應考慮引入第三方評估,定期考覈聯盟績效,客觀評估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並適時調整優化。必要時,可設立風險防控基金,合理分擔創業風險,維護各方權益。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業實戰教育。聯盟應發揮高校主陣地作用,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提質增效。可聚焦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痛點難點,量身打造“實戰式”培養方案。比如,開設創業實踐課程,在真實項目中鍛鍊能力;邀請創業先鋒開設講座,傳授創業經驗;搭建創客交流平臺,促進思想碰撞。三是健全配套扶持政策,營造良好創業氛圍。聯盟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在稅收減免、資金扶持、金融服務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和資本入駐。同時,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全鏈條創業服務,如設立創業基金、開放市場渠道、提供法律諮詢等。以政策引導和社會參與形成合力,讓大學生創新創業無後顧之憂。

聯盟的成立是一個積極的開始,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精耕細作。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走得更遠。期待這一創新實踐能成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助推器,更好地發揮示範作用,爲深化產教融合、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力量。

(作者系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訪問學者)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18日第2版

作者:湯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