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AI獨角獸必須進行業務升級 否則必死無疑

作者|丁廣勝

出品|本站科技《5G訪談》欄目組

“你難道相信中國經濟會連續下行嗎?這不可能,我覺得認同這個觀點的人前瞻性太少了,在人云亦云,你會發現現在硬科技在井噴,而中國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們的對話以大背景展開,聊到中國科技製造和5G技術,以及其背後可能的那些商業機會。

本期人物是王煜全,他是全球科技投資人、科技創新產業專家、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得到App《全球創新生態報告》、《前哨》主講人。

在這位科技行業老兵的眼中,現在各個領域的新技術都在井噴,比如生物醫藥,未來十年人的壽命會有非常大的飛躍,僅這一項,將帶來多少機會?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又將帶來多少機會?企業的格局也將變化,滴滴和Uber甚至有可能成長爲交通運營商,變成未來的“中國移動”。

“你去真正看看技術前沿,它正在從軟到硬,而“硬”這個方面,中國的科技製造獨步天下,我對中國經濟總體是樂觀的。”

那麼,未來十年,商業模式的創業和技術創新到底哪個更重要?

王煜全談到,如果說真正的技術創新像是坦克,那麼模式創新就像閃電戰,對於贏得戰鬥而言,坦克和閃電戰都有價值。

“我想強調發明新技術的創新更本質,相較於商業模式創新,中國目前更缺乏有發明專利的技術創新。”

但目前中國出現了可以“截胡”的機會,王煜全表示,中國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那就是科技製造非常牛,我們的科技製造能力獨步天下,中國完全可以以這個長板優勢去對接最前沿的技術創新。

而在5G時代,中國最大的機會在應用。

王煜全坦言,我們在3G、4G時代已經證明,中國可以做出世界頂級的優秀App,如今的好App江湖裡,中國佔了全世界的25%。在5G帶來的廣闊應用市場前景中,中國具有非常好的機會,很可能催生全球頂尖的大企業。

除了熱門的AR/VR應用之外,他還特別提到,5G帶來的還有一個典型的機會是遊戲,遊戲將成爲所有平臺玩家的必爭之地,按照現在的平臺能力格局,他預測阿里雲一年之內必將推出遊戲平臺。

總結一句話就是,4G時代,toC的機會很多,5G來了之後,toB領域的機會空前巨大。

以下爲對話實錄,略有刪減:

中國需要給高校更大的自由裁量權

本站科技:產官學研的融合協作一直是科技發展的方向,在融合問題上,您有哪些心得體會?看到了哪些問題現象?

王煜全:這些年我一直在中美兩國之間往返,所以對兩邊的情況有一些切身體會。產學研合作是個多點共生、有機協作的生態。 如果只是表面上具備了各個主體間的協作關係,沒有真正實現互爲依託的深層關係,那麼協作依然是失效的。中國現有模式有它的獨特性,也有可以向美國學習的地方。

首先,在新技術的所有權歸屬和轉讓機制上,中國的門檻相對較高。美國有很多高校相對獨立,有權經營自己的資產,而中國頂尖高校基本都是公立,專利權的轉讓會更復雜。中國雖然有類似於拜度法案的政策,但是依然難以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中國需要給高校更大的自由裁量權。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沒有形成這些實施細則。一方面中國沒有轉讓獨家商業權益的操作,另一方面,在操作過程中,中國沒有形成國外先支付低首付款,然後用收入分成來提取專利使用費的模式。不同付費模式背後,反應出高校和企業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爲國內一些商業機構跟高校談好專利後,高校並不能監督你到底賺了多少錢,所以這就需要有一個信用建立的過程。

第二、在產學研協作創新上,不要過度高估大公司的價值。以前,只有大公司和大研究所纔有錢投入實驗室並且做出成績,但是,在1980年,美國推出了拜度法案,使得不僅大公司可以做研發,小公司也可以。拜度法案之前,很多科研是由政府贊助的,科研成果歸誰所有,一直存在爭論。拜度法案則明確了專利所有權——不管是誰給錢,只要沒有單獨的法律合同約定,科研成果的所有權一律歸高校所有。

現在看來,美國最可貴的創新經驗就是由小公司負責完成高校科研的轉化。美國現在有一套轉化系統,其中大量是的技術落地是由高校和小企業的對接來驅動的。產學研結合的核心是小企業和高校的合作。大公司往往是參與合作研發,關注前沿進展,但應用落地還是小企業更靈活。

三、大企業也需要完整的打法改變,雖然美國的融合創新主要以高校和小企業的對接來驅動,不過大公司在其中的參與度和獲益程度都是非常高的。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投錢給一項前沿研究,就是爲了知道前沿在哪,第一時間獲取進展。最終雖然不一定會第一時間在自己的體系裡做技術落地,但往往會掌握技術進展和技術落地的動態,甚至第一時間入股或收購技術落地成功的小企業。

四、在美國,我認識很多專門的技術轉讓機構,對接高校和企業,做技術轉讓服務,中國獨立的第三方公司還太少,整個生態完備性還有強化空間。

技術創新像坦克 模式創新像閃電戰

本站科技:您曾談到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會推動社會進步,只有真正的發明專利纔有價值,您認爲應該如何更好的激勵創新,中國有哪些進步和發展趨勢?

王煜全:首先澄清一下,我並不認爲商業模式的創新沒有價值。如果說真正的技術創新像是坦克,那麼模式創新就像閃電戰。對於贏得戰鬥而言,坦克和閃電戰都有價值。我只是想強調發明新技術的創新更本質。相較於商業模式創新,中國目前更缺乏有發明專利的技術創新。

此外,激勵技術創新也相對困難。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商業模式創新能夠很快獲得回報,技術創新的則是高投入長週期,通常沒法在短期帶來直接收益。但是中國現在有了“截胡”的機會。中國有一個非常獨特顯著的優勢,那就是科技製造牛。當今時代,中國的科技製造能力獨步天下。硬核科技創新,需要科技製造能力的支持。中國完全可以以這個獨步天下的長板優勢去對接最前沿的技術創新,開放式研發,第一時間應用落地。

本站科技:5G技術是近來非常火熱的話題,很多人談到,中國通信領域經歷了從4G並跑到5G引領的過程,尤其是華爲等設備商的崛起,對於中國來說是巨大的機會,您認爲5G的商業化格局將來會呈現怎樣的變化?中國的機會主要在哪?我們有哪些需要重點看重的發力點?

王煜全:針對你的問題描述,我想先回答一句:5G的核心不是華爲。沒錯,華爲具備了5G,也有技術優勢,但是全球的技術和設備其實也都發展的差不多了。在5G已經在逐步鋪開的當下,5G最大的核心已經不是底層。設備市場、傳統通信運營 ,在5G浪潮中不是最大的市場。通訊設備技術之上的IT能力,以及應用研發,是最大的市場和機會所在。

IT能力的第一層是平臺,如今最大的平臺,iOS和安卓,他們的核心優勢其實不是技術,我們能做出來鴻蒙系統。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生態,而生態的核心是信任,是讓別人能放心地來你的平臺上共同發展。谷歌的安卓本身有優秀到非它不可嗎?不是的。大家肯在安卓平臺裡開發,更本質的原因是之前谷歌積累了信用。舉一個例子,Google earth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產品,但它說不收費,就真的做到了長達十年到現在一直不收費,這就成爲谷歌現在所構建的信用資產裡的一部分。

再說到另一層的IT能力雲計算。大家都說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會是未來的“水電”,這當然是對的,它和“水電”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水龍頭管道一旦完成,流出來的只是水,不會突然變成啤酒。但你比如雲計算平臺,除了基礎雲計算基本能力,它也可以拓展出更多的基礎服務應用,做雲端通用功能。在我看來這是一定會發生的。

國內的很多人工智能獨角獸都在做圖像識別,如果它們不能在一段時間內完成核心業務的升級切換,那麼它們將死無葬身之地。所謂一段時間,多說點也就三四年。

5G時代,中國最大的機會在應用。我們在3G、4G時代已經證明,中國可以做出世界頂級的優秀App,如今的好App江湖裡,中國佔了全世界的25%。在5G帶來的廣闊的應用市場未來前景中,中國具有非常好的機會,很可能催生全球頂尖的大企業。

5G應該兩條腿走路,通訊企業通訊平臺是一方面,我們目前相比較而言最需要補足的是另一方面的IT能力。

中國的科技製造獨步天下 看好toB領域

本站科技:我們講5G不僅是技術的變革,更是數字經濟的“入場券”,5G對於整個產業的影響可能比4G更廣闊,您看好哪些應用賽道?談談您最近在相關方面的所⻅所聞。

王煜全:談到5G應用賽道,大家談的最多的是AR(增強現實) 、VR(虛擬現實) 、MR(混合現實),甚至現在新興的XR,這些大家都看好,一旦發展起來,線上線下融合,擴展就無限了。前期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現實放到虛擬裡。所以,3D建模能力是當下一個重大的需求。我之前在課程裡推薦過蘋果的人臉識別背後的技術實現公司,後來證明發展一路向好。人臉識別Face ID,就是後向激光點投影的掃描儀,這是一個預埋,它的3D建模能力在不斷增強,距離成熟已經不遠。

很快,我預計一兩年的時間,大家就會看見3D建模的廣泛應用。我們手機最常乾的事,就是拍下一個東西,把它的3D模型上傳網絡,就像我現在的拍照留念一樣。5G手機的3D建模能力將會成爲標配,現在手機開發商已經在做這件事。

此外,比虛擬現實更重要的是混合現實(MR)。MR可以帶來我們今天想象不到的遠程協作方式。舉個例子,現在咱們生活的世界有個悖論,電器越來越多,能修的越來越少,有點啥問題都要麼返廠要麼扔掉。在MR廣泛應用的未來,很可能外賣小哥就能變成萬能修理工,那美團就能強勢進入電商行業。

5G帶來的還有一個典型的機會是遊戲。遊戲將成爲所有平臺玩家的必爭之地。按照現在的平臺能力格局,我預測阿里雲一年之內必將推出遊戲平臺。

講5G帶來的新機會,我在得到app的課程中用了很大篇幅見過很多,很難全部展開。除了以上幾個方面,我想重點說的是:4G時代,toC的機會很多,也跑出來很多公司;5G來了之後,toB領域的機會空前巨大。

本站科技:大家說“2019年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您覺得2020年會比2019年好嗎?爲什麼?

王煜全:你難道相信中國經濟會連續下行十年嗎?這不可能。我覺得認同這個觀點的人前瞻性太少了,在人云亦云。如果真的去看未來,你會發現硬科技在井噴,而中國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過去往往是一兩個技術領先,撬動一個版塊發展。而現在各個領域的新技術都出現井噴。比如生物醫藥,未來十年,人的壽命會有非常大的飛躍,僅這一項,將帶來多少機會?自動駕駛技術成熟,集合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又將帶來多少機會?企業的格局也將變化,滴滴和Uber甚至有可能成長爲交通運營商,變成未來的中國移動。

去真正看看技術前沿吧,科技正在加速發展。 正在從軟到硬,“硬”就是落實在具體應用上。而“硬”這條方面,我前面說過,中國的科技製造獨步天下。你再來回答這個問題,還認爲中國會連續下行十年嗎?2020年不一定會比2019年好,但是未來十年,我認爲是總體樂觀的。

本站科技:您認爲2020年中國的哪些火熱的賽道可能發生變化?您看好AI在明年的發展嗎?

王煜全:AI的發展我前面提到,現有的AI獨角獸如果不能把核心業務切換到圖像識別以外的場景,他們消亡的時間也就在未來三四年。這也正是爲什麼,去年每個人工智能獨角獸公司都開闢了十個以上的新戰場的原因。

談到創新和機會,中國現在最大的優勢是OEM,這是我們的長板,卻也是我們在談到未來時最不重視的部分。中國的科技製造實力在這擺着,技術創新離不開中國的科技製造,這就是我們在全球創新帶來的力量博弈中最大的一張牌。我前面說了很多短板和不足,補短板長期來看當然重要,而當下最緊急的,是用好手裡最大的這張牌。商業規則是長板合作,用好我們這個已經極爲突出的長板,我們就能把握住全球創新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完)

萬物智聯的5G時代即將到來,從2019年5月開始,本站科技重磅打造“5G+訪談”,邀請行業內大咖共話5G,探討“5G+”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本站科技將通過專業視角持續爲大家帶來5G最前沿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