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剛領取1個月的失業金,就收到社區短信,強制做了就業登記
剛剛有網友爆料稱,剛領取1個月的失業金,今天就收到一條短信,被社區工作人員強制做了就業登記,由失業狀態改爲靈活就業狀態。於是打電話詢問社區,爲什麼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做變更?社區工作人員給出的答覆是:只是爲了完成上面要求的就業率指標,靈活就業身份對領取失業金不會有任何影響!難道搞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失業率就真的能降低嗎?
我們來瞅瞅這條耐人回味的短信。
短信內容不長,但是言簡意賅。就是告訴這名網友,你已經從失業狀態變成了靈活就業狀態了。也就是告訴你,你已經成功就業了。
有網友感懷,懷念走街串戶的大娘時代的社區居委會,現在居委會都是年青人了,根本不接地氣,去辦事很費勁,形式主義氾濫,工作就是拍照片,屋裡填報表。
有網友現身說法,我的也一樣,剛領失業金就收了信息,打電話給社區說不影響領失業金,我只能看下個月會不會正常發失業金。
有網友直言,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有網友認爲,我們這個社會就是採取糊弄,上面政策是好的,下面就變樣了。
根據百科查詢,靈活就業人員,又稱自由職業者,是指工作具有彈性的就業人員。
靈活就業是相對正規就業而言的就業形式。它包括多種方式,如非全日制就業、小時工、彈性工時、臨時性就業、季節工、階段性就業等。靈活就業人員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所、勞動關係等方面均不同於建立在工業化和現代製造業基礎上的、傳統的主流就業方式。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國辦發〔2020〕27號)規定,靈活就業人員包括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等從業人員。
涵蓋人員主要包括個體經營戶(如自己開小店的店主)、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如每週工作時間少於法定全職工作時間的人員)以及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如依託互聯網平臺從事經營活動的人員,像網約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網絡主播等)。
從業者可自主安排工作時間,不受傳統朝九晚五工作模式的限制。比如,一位自由撰稿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節奏,選擇在清晨、深夜或任何自己效率高的時間段進行寫作。而且場所自由,工作地點不固定,可在家中、咖啡館、共享辦公空間等任何地方開展工作。
讓人震驚的是,資料顯示,靈活就業人員數量超過2億人。也就是說,有2億人基本上是沒有單位的“自由人”。
全國大概有 2 億靈活就業人員,可參保的才 5000 多萬人,這些數據可謂赤裸裸的扎心。當然,靈活就業不代表失業。
但是,如此龐大的羣體,並不是這些人不想要單位,不想要保障,不想要旱澇保收的穩定收入,多數人都處於被動“靈活”狀態。
就比如上述這名網友的爆料,因爲失業,也悄然被統計在這個人羣中了。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