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出訪4鄰國 迴應五大焦點問題

南韓總統文在寅(右)會見王毅(左)。取自中國外交部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結束對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韓國訪問後,接受了大陸媒體採訪。全文如下:

一、記者: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韓國都是中國的重要鄰國,此訪從哪些方面促進了中國同四國關係?

王毅:中國同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韓國互爲友好鄰邦和重要夥伴,務實合作深入,共同利益廣泛,在諸多地區和國際問題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立場。當前,百年變局深刻演進,世紀大疫起伏延宕,中國同四國關係步入承前啓後關鍵時期。此次亞洲四國之行,旨在遵循四國高層戰略引領,推動互利合作提質升級,攜手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通過與四國政要廣泛深入溝通,訪問取得預期成果。

一是增進了政治互信。中國同四國一致同意弘揚睦鄰友好精神,尊重對方選擇的發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理解支持,中方重申將堅定奉行對四國友好政策。四國重申將對華關係置於外交頭等或優先位置。各方祝賀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相信中方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砥礪前行並取得更大成就。越方強調誰也無法動搖和改變越中之間的團結合作,將堅定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各自發展目標。柬方表示將鞏固加強柬中鐵桿友誼,堅定同中方站在一起,加快打造柬中命運共同體。新方重申珍視兩國互利合作成果,願與時俱進,合作開創兩國關係新時代。韓方強調願深入推進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發揮好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作用,以明年建交30週年爲契機,規劃和推動兩國關係更好地面向未來。

二是深化了互利合作。中國同四國一致認爲,當務之急是團結抗疫,儘快控制並徹底戰勝疫情,穩步推進經濟復甦。四國既是中國國內大循環的外延,也是國際循環的前沿。各方同意構建互利共贏格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越將依託陸海相連優勢,鞏固經貿投資雙核驅動,力爭2021年雙邊貿易取得更大突破。中柬將推動兩國自貿協定早日生效,穩步實施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金邊至西港高速公路等大項目建設。中新將充分發揮「陸海新通道」作用,深化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等新型合作。中韓將加快完成雙邊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深化在人工智能、半導體、大數據、新材料等尖端領域合作,推動兩國務實合作高質量融合發展。

三是加強了多邊協調。中國同四國同意堅持多邊主義理念,捍衛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抵制鼓吹分裂、挑動對抗的錯誤行徑。中越重申在人權等領域加強溝通協調,維護共同戰略利益。中柬強調將緊密團結協作,反對單邊霸凌和強權政治。中新同意聚焦多邊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中韓願深化多邊框架下協調配合,積極推進區域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挑戰。

總的看,四國之行實現了賡續友誼、加強團結、增進互信、深化合作的目標,中國和四國都認爲當前雙方關係保持着積極發展態勢,強調將鞏固和加強雙多邊合作,爲地區乃至全球抗擊疫情和經濟復甦作出貢獻。

二、記者: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周邊明顯反彈,抗擊疫情成爲周邊國家當務之急。能否介紹一下近期同四國開展抗疫合作情況?

王毅:中國與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和韓國或山水相連、或隔海相望,彼此脣齒相依、感情相牽,同屬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同四國領導人保持戰略溝通,就共同抗疫指明方向。四國互施援手,共克時艱,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抗疫合作,展現了守望相助的鄰里親情。面對病毒變異多發和周邊各國疫情反彈,中方投桃報李,緊急馳援,向柬、越提供大量新冠疫苗和抗疫物資,同新、韓加大診療信息共享和醫療技術合作,爲支持各國防控疫情作出積極貢獻。

越方稱中方疫苗援助是「雪中送炭」,柬方表示中國疫苗及時挽救生命,新方讚賞中方同各國分享抗疫經驗,韓方強調中韓樹立了國際抗疫合作典範。各方就下一步抗疫合作達成諸多共識。

中方承諾繼續爲各國抗疫提供力所能及幫助,繼續把東協國家作爲疫苗供應優先方向。將依託「中國東協疫苗之友」等機制,同東盟國家和韓國加強疫苗和藥物研發、病毒研究等領域合作。三國重申支持中方開展「春苗行動」,爲當地中國公民防疫提供保障。各方同意加強疫情聯防聯控,利用好「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保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疫後復甦。強調抗擊疫情要尊重科學、團結協作,要本着開放、透明原則,開展真正的全球科學溯源,反對將溯源政治化、工具化。各國讚賞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倡議,願積極參與中方發起的「一帶一路」疫苗合作伙伴關係網絡及其他衛生健康合作行動,維護本地區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三、記者:越、柬、新三國都是東協成員國,今年又是中國和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此訪對於推動中國和東協合作有何意義?怎麼看下步中國東協關係發展?

王毅:今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30年來,雙方合作開創了一系列「第一」紀錄,樹立了區域合作的成功典範,成爲地區和平發展的重要支柱,也爲11國20億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福祉。

此次出訪越、柬、新三國,並在訪前專門同寮國外長視訊會談,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促推中國—東協關係開創新局面,我們一致認爲,要以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爲契機,全面提升中國東協關係發展水平,構建更爲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要重點圍繞抗擊疫情和疫後復甦,拓展合作新領域,打造合作新亮點。要加強團結互助意識,推動東亞地區成爲共同發展的示範區,而不是地緣博弈的競技場。雙方確認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共同辦好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紀念活動。東協國家普遍希望同中國發展更爲強勁有力的合作關係。值此雙方關係進入而立之年,雙方都認爲要通過隆重舉辦紀念活動,梳理總結過去30年成果經驗,展望規劃未來合作的目標方向。

二是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東協將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明年初生效實施,加快推進互聯互通、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合作,大力促進可持續繁榮發展。用好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加快「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深化地區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支持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前行。

三是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當事國將努力恪守高層共識,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不採取使局勢複雜化、爭議擴大化的單方面行動,共同警惕和抵制域外勢力插手挑撥。中方將同東協國家保持密切協作,全面落實《南海各方行爲宣言》,推進海上合作和共同開發,加快「南海行爲準則」磋商,力爭早日達成符合國際法、有效且有實質意義的地區規則。

四是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團結合作,鼓吹分裂是開歷史倒車,挑動對抗違背時代潮流。各方將弘揚同舟共濟的主旋律,摒棄零和博弈的舊思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努力踐行合作共贏的多邊主義,攜手打造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四、記者:當前朝鮮半島形勢處於複雜變化中。您此訪同韓方就半島最新形勢交換了意見。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王毅:當前,半島形勢又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引起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中韓雙方深入溝通,增進了相互瞭解,達成了新的共識。

一是要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半島和平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不管形勢如何跌宕起伏,都不應放棄對半島和平穩定的期盼,都不應停止對半島和平穩定的爭取。要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克服和排除各種干擾,毫不動搖地推進半島和平進程。

二是要堅持對話解決問題。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半島長治久安必須照顧各方合理關切,通過持之以恆對話,增進共識,降低緊張,在此基礎上採取切實行動,爭取形成良性循環。

三是要堅持改善南北關係。半島雙方是半島真正的主人,半島的前途命運應當掌握在半島人民手中。南北雙方應加強溝通交流、化解矛盾分歧、推進互利合作,朝着共同發展繁榮的方向邁進。

中方表示將繼續堅定支持韓方改善發展南北關係的努力。韓方積極評價中方在半島問題上的重要貢獻,希望中方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五、記者:一些國際媒體評論稱,此次訪問周邊四國表明,中美正在本地區進行激烈大國博弈。對此您有何看法?

王毅:這是疫情以來中國外長第四次訪問東南亞國家、第二次訪問韓國,我還多次接待了周邊國家外長訪華。我們之間就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鄰里一樣有商有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團結協作建設好本地區各國共有的家園。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就是要以自身發展帶給各國尤其是周邊鄰國更多發展機遇,彼此相互成就,實現共同發展。中國同周邊國家日益成爲重要的戰略伙伴和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把中國同周邊國家發展關係解讀爲與其他大國競爭博弈,這是早已過時的冷戰思維。中國始終秉持親誠惠容理念,與周邊各國平等相待,從來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我們無意與任何大國在亞洲競爭對抗,地區國家也明確表示不願選邊站隊。中國古人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事實反覆證明,對抗沒有贏家,合作纔是正道。要打破所謂「大國博弈」的怪圈,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則開展雙多邊協調合作。

當前本地區最緊迫的任務是抗疫和復甦。美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都是地區國家重要合作伙伴,都具有重要影響力。應該展現大格局、體現大擔當,推動中美關係回到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以建設性方式在本地區開展協調合作,和地區國家一道實現互利共贏。這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符合地區國家共同期盼。中方對此始終持開放態度,抱持誠意和善意,美方應放棄零和思維,同中方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