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玢用愛灌注 環保向下紮根

環保署副署長王雅玢  圖/環保署提供

多次擔任環評委員的王雅玢,今年從教授變成環保署首位女性副署長,不僅在工作內容上大幅改變,一週的時間通通都被會議填滿,同時也要兼顧指導學生學業,假日返校指導學生更讓她蠟燭兩頭燒,不過王雅玢說,能夠協助各界表達意見及培育學子,讓她十分充實。

面對身分從學者、環評委員變成政府官員,王雅玢表示,環保署在行政工作上有很好的基礎,不管是在環評審查或接下來環保署升格的環境部,新設立的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等單位,都已經有劃分好重要任務及未來藍圖,可以很順利推展工作。

「過去環保署做了很多,可是外界並不一定都知道。」王雅玢說,現在她能投入環保署工作,就是希望能做好溝通,過去環保署可能做了10分,但展現的只有3分,期許可讓更多人瞭解環境工作,「很多事情就是互動溝通的過程,就可多瞭解,環境保護的工作每個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力」。

一下子從學者轉變爲官員,心態上要如何調整?王雅玢說,署內的同仁都對她很好,工作都是盡力去做,最大的差異是時間自由度,過去當學者都是自己安排會議、出國開會等行程,可以爲了其中一個重要會議來排開相較下沒那麼緊急的會議,但現在環保署的會議天天開、隨時開,因此需要秘書來協助,好在環保署的團隊相當堅強,可以處理各式突發狀況。

突發狀況當然也包含環評會議常常超時,容易影響後續會議,王雅玢指出,其實環評團隊非常有效率,會議資料的傳送、通知到開會安排,都已經是最高效率了。她回憶第一次參與環評時,在環評討論會議結論時,文字內容就已經在繕打供環評委員們確認,且由於環評會議中資訊量龐大且涵蓋範圍廣,因此訓練出專注力強、即時處理資訊的能力,這樣的團隊是非常棒的。

除了每天在環保署內忙碌外,王雅玢同時還要照顧學校內的研究生。目前仍任教於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指導多名學生課業研究,因此週末假日就需迴歸校園與學生討論課業進度,確保學生能順利即時的畢業。

王雅玢說,雖然當了官員,但學生還是要兼顧,「不能因爲自己的工作忙碌,而耽誤到學生的人生」,且學生就是未來國家的棟樑,需要呵護好這些幼苗。她說,中原大學有許多外籍學生,過去就有在臺灣學習後返回母國,後來也進入當地政府工作,成爲國家支柱,進而促成兩國的互動交誼,這些都是從日常中累積的。

環保署官員透露,王雅玢不只桃李滿天下,其實有很多「孩子」,甚至孫子都出現了。這是因爲外籍生在臺求學需要訂出中文名,依照中原大學的命名系統,除了原本就有自己姓氏的越南籍、東南亞籍學生,其他外籍生會跟着指導老師的姓氏,所以等於王雅玢有許多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