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馬未都最敬佩的人,一生鍾情玩樂,最後靠學識回報祖 國
有人曾問過著名收藏家、古董鑑賞家、作家以及編劇馬未都這樣一句話:“您這一生最敬佩的人是誰?”
馬爺想都沒想,直接說道:王世襄!
京城自古便是盛產紈絝子弟的地方,即便到了如今亦是如此,比如前些年十分火爆的“京城四少”,即汪小菲、汪雨、王爍、王珂。
但在“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面前,別說是“京城四少”了,就算是以愛玩出名的王思聰,都不及王世襄的千分之一。
晚年的王世襄
王世襄的愛玩程度,可以說遠超常人的想象,甚至可以用“奇人”來形容他的所作所爲。
那麼王世襄究竟幹了些什麼震撼人心的事情,才能被評爲京城第一大玩家呢?
異常雄厚的家世背景
網上很多人都說,王思聰這輩子做的最對的一件事情就是投了個好胎,確實背靠王健林這棵大樹,即便真的是個“廢物”也能被他玩出花來。
但在王世襄面前,王思聰的家世背景簡直不值一提。
1914年,王世襄出生在北京一個權貴之家,他的母親是從歐洲遊學歸國的畫家,還在北京創辦了中國畫學研究會。
而王世襄的父親王繼曾則更加厲害,他是畢業於上海南洋學堂的高材生,還曾到法國留學深造。
回國後的王繼曾,在晚清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手底下擔任幕僚,在經過一番打拼後,他曾先後擔任民國的外交部政務司司長、國務院秘書長等國家重要職務。
從小在書香門第長大的王世襄,他所接受到的教育可以說是全中國最頂尖的。
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爲,在老師和同學眼中卻顯得十分的不務正業,甚至可以用荒誕來形容。
就連王世襄自己都自嘲道:“我始終玩物喪志,業荒於嬉。”
一千個王思聰,也玩不過半個王世襄
雖然王世襄一早就被父母送到了京城最好的私塾中,但他始終對學習提不起絲毫的興趣,反而對“玩”十分的上心。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十分喜歡養鴿子,這種外人看來不務正業的事情,王世襄卻堅持了一輩子。
直到晚年他唯一的願望就是想多活幾年,能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親手放飛自己養的觀賞鴿。
在六七歲的時候,王世襄經常會拿着一根長竹竿在屋頂上跑來跑去,只爲訓練鴿子的反應能力,被他母親撞見後,必定少不了一頓訓,但他始終樂此不疲。
不過不得不說王世襄養的鴿子是公認的京城一絕,訓鳥杆指哪飛哪,極通人性。
過了幾年後,他又愛上了鬥蟋蟀,在當時如果誰手裡能有一支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那麼走在京城大街上,人們都得叫他一聲“爺”。
12歲那年,王世襄覺得市場上賣的蟋蟀不夠勇猛,於是膽量驚人的他,竟然在半夜提着燈去城外的亂墳崗抓蟋蟀。
在經過一番精挑細選後,王世襄的蟋蟀完全可以稱爲是“常勝將軍”,把當時京城公子哥們花大價錢買的蟋蟀殺得“片甲不留”。
相比於鴿子、蟋蟀來說,玩鷹一直被譽爲是頂級玩家的標配,如果一個人沒有玩過鷹,就說自己是個“玩家”,那麼在京城一定會被人恥笑的。
而被譽爲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大樂趣,但是玩鷹不比其它,需要先熬鷹,也就是比誰不睡覺。
一般來說,人們在熬鷹時都會選擇車輪戰,但年紀輕輕的王世襄卻覺得這樣對鷹不公平,於是爲了熬鷹,他一連六七夜沒有睡覺,最後鷹終於率先服軟了。
後來爲了能夠提前接觸外國的先進教育和思想,王世襄被父母送到了京城的美國僑民學校唸書。
晚年王世襄與玩家朋友一起玩鷹
當時學校裡有很多美國學生,看着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體型的差距,爲了改變這一現狀,王世襄每天放學都會帶着中國學生練摔跤。
當時有一個練過多年拳擊的美國同學,看着意氣風發的王世襄便起了妒忌之心,在某一天他攔住了王世襄,說要和他過過招。
三個回合!王世襄僅用了三個回合,便將身高馬大的美國人給撂倒了,對方還因此摔斷了手臂。
之後的王世襄,在釣魚、馬術、古玩甚至是種地方面都涉獵頗深。
此時有人會問,王世襄不過是興趣愛好多了一點,怎麼就有資格被稱爲“京城第一玩家”了呢?
玩出“花”的王世襄
王世襄的玩,和普通人甚至是99%的人都不一樣,在他眼裡彷彿每件事物都有好玩的地方。
前文提到了王世襄養了一輩子的鴿子,大多數人玩鴿子圖的是一個新鮮,但他不同。
當時爲了養好一隻鴿子,他直接將京城最著名的養鴿專家請到了家中,兩人每天同吃同睡,那段時間王世襄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研究怎麼把鴿子養好這件事情。
最後他還將自己養鴿子的經驗,編成了一本《明代鴿經清宮鴿譜》,這本書可以說集萬家之長,加上王世襄本人獨到的見解,成爲了後世養鴿人必讀的一本典著。
至於玩蟋蟀,那些京城闊少們玩的是鬥蟋蟀附帶的賭博,而王世襄則是真的愛蟋蟀,他由衷的喜歡蟋蟀的“歌聲”。
於是爲了養好蟋蟀,他不惜跑遍全國各地的圖書館,訪問了很多著名的藏書家,這才搜尋到了接近20種的蟋蟀譜。
王世襄在玩蟋蟀的同時,還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將這些不同年代的蟋蟀譜,逐句翻譯、整理彙總,最終彙編成了一本被譽爲“蟋蟀百科全書”的《蟋蟀譜集成》。
他玩葫蘆,於是便寫出了《讀匏器》,在故宮博物院刊發表,使得這項瀕臨滅絕的傳統技藝得以延續。
他愛美食,便無師自通研發了很多令人驚歎的菜品,很難想象只憑借一捆蔥,王世襄便能做出一道美味佳餚。
馬未都與王世襄,1992年,北京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是王世襄的好友,即便王世襄已經去世多年,馬未都還會對他的燜蔥念念不忘,稱:王爺的燜蔥,真是一絕!
然而擁有得天獨厚資源的王世襄,這一輩子都只在“玩”嗎?
靠“玩”來回饋祖國
王世襄碩士畢業時,恰逢北京淪陷之際,於是在家人的建議下,他選擇了南下求職暫避鋒芒。
1943年,他在南下途中結識了著名建築家樑思成,當然彼時樑思成的名氣還沒有那麼大,因爲兩人都是性情中人,剛接觸沒多久便一見如故。
正是這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情,令王世襄爲祖國挽回了一大筆極爲重要的財富。
1945年,戰敗方日軍投降後,在樑思成的極力舉薦下,王世襄順利擔任了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區助理代表”。
簡單來說,這份工作就是爲國家追回因爲戰爭而流失的古籍、文物等國家重要財產。
而王世襄憑藉多年的“玩”,在北上途中追還了大量被敵方掠奪的文物。
據相關數據顯示,他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爲國家追回了7批古籍、文物,甚至有些古籍已經被運到了日本東京,但仍是被他追回了,其中便有十分關鍵的106箱古籍。
因爲諸多原因,這些被追回的古籍難免有所破損,於是王世襄受命擔任了故宮博物院的科長及編纂。
如此一來,王世襄便實現了公費“玩”古物的夢想,之後因爲一系列的原因,故宮原單位不得不開除了他的公職,好在最後爲他平冤昭雪了。
當時有朋友想要給他介紹一份“鐵飯碗”的工作,但40多歲的王世襄卻拒絕了,而拒絕的理由卻十分的清奇。
王世襄稱:一個人如果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幹好嗎?
王世襄與夫人
於是擺脫公職“束縛”的王世襄徹底放飛了自我,他在全國各地遊山玩水,空閒了就叫上幾位至交好友品茶賞物。
或許在當時的人們眼中,“無所事事”的王世襄更像一個晚清的遺老遺少,在平白地消耗生命、揮霍光陰。
但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王世襄,絲毫不在意外人對自己的評價,彷彿在他眼中,全世界就無一物不好玩,萬物皆好玩。
可以說古往今來能夠“玩”出這種境界,唯有他王世襄一人罷了。
晚年時期的王世襄,因病導致左眼失明,於是便不再外出。
但是他將精心收藏的古琴、銅爐、佛像、傢俱、匏器等文物精品,絕大多數都無償上交給了國家,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以不到十分之一的低價象徵性地轉讓給了博物館收藏。
也正是因爲王世襄的無私奉獻,才令現在的人們得以在博物館中,看到那些歷朝歷代的傳奇瑰寶。
王世襄活了95歲,也幾乎玩了整整95年,當然這種玩不是所謂的縱情聲色,更多的是會享受生活,懂得生活。
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稱號,王世襄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