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視界》鍾岱廷 爲琴而生

奇美博物館提琴顧問鍾岱廷,是幫助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收藏提琴美夢成真的關鍵人物。(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義大利專業製作者協會ALI於2017年10月首度移師臺南,舉辦提琴研討會。(曹婷婷攝)

鍾岱廷小檔案

掃描旺視界看見全世界

奇美博物館收藏全世界1100多位制琴師作品,擁有全世界最完整、最珍貴名琴,因而揚名國際,全球逾200位制琴師不遠千里而來;提琴收藏是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的夢想,而使得美夢成真的關鍵人物是提琴資深顧問鍾岱廷。許文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他是我等了60年的人!」

許董稱讚 等了60年的人

奇美博物館第一把提琴於1990年購入,鍾岱廷1999年進入奇美博物館,就此展開一場漫長「尋琴路」。鍾岱廷跟許文龍見面是1993年,當時由繪畫老師潘元石引薦,兩人聊整晚的琴,種下日後到奇美的緣分。以下是鍾岱廷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摘要。

問:許文龍曾說你是一張白紙,是他找了60年的人?

答:許董曾問我「你要如何學鑑定一把琴?」「有沒有買賣名貴提琴經驗?」「如果你幫我買琴,佣金怎麼算?」當時我對如何當個「鑑琴師」一無所知。

一張白紙 鑑琴反沒包袱

「雖然我不是什麼都懂,也沒有買賣名琴經驗,但我能透過網路和世界各地琴商直接往來,也能找到鑑琴專家教我」,我當時邊說邊打開電腦,「至於佣金,我想以時計費」,他不解問「大家都以總價%數計算,你怎以小時計算?」我說「若以%數計算,我就不需要和琴商砍價,反正賣價愈高我賺愈多。」許董聽完開心大笑「我就是要找你這種人,一張白紙才能沒有包袱!」

許董愛琴也享受買賣琴過程,每次他都說,「不要跟我講你要的,告訴我爲什麼不要,說服我不買。」

一回,奇美董事會有人問買琴爲何花這麼多錢?許董說「頭都洗了,不做好怎行?」對方接續問「那頭何時洗好?」許董指向我「這要問小鐘。」

他是我的伯樂,是他發現我,給我一把打開提琴世界的鑰匙,給我極大寬容與支持,換個角度也可以說-他是如來佛,而我只是孫悟空!

問:奇美一年借出多少琴?

答:平均260把提琴,包括展覽、表演、比賽等,實際借給音樂家約210把左右,屬長期借出約1年,短期借用1年則高達400人次。借琴有一套嚴謹機制,我負責提琴管理小組,另設有「提琴借用審議委員會」,兩者獨立分開運作。音樂家借琴需先申請,經委員會審議核可,即取得借琴資格,提琴管理小組再依據決定借琴範圍,從中挑選數把琴供音樂家試拉並選擇。

問:奇美無私出借名琴,這對維護提琴是否也是挑戰?

答:琴出去多少有損傷,小地方修補是常態,大的損傷甚至遺失則由保險公司賠償,我問過許董,琴借出去發生問題怎麼辦?他只問「有沒有好好照顧?盡力就好,琴有琴的命。」

提琴出借 丟4把找回3把

提琴出借前後遺失4次,有3把找回來,另1把保險公司賠的錢也足以再買同一個作者的琴回來,但中間有段插曲,許董得知遺失琴讓同一作者資料庫就此缺一把,頗爲介懷,他不是心疼琴名貴,而是世上再也找不到相同作者的樂器。

問:請分享幾個尋琴故事。

答:許董國小五、六年級,有人送他大姊夫一臺手搖式留聲機、兩盒唱片,其中1盒約有10幾張艾爾曼小提琴音樂,那是當時日本最紅唱片,他們稱作 Elman Tone(艾爾曼音色),許董常想要是能看到這把琴該有多幸福。

這個比登天還難的願望,他在53年後、1991年圓夢了;據他說,一拿到琴,一邊拉一邊想起兒時畫面,內心很感動。2012年,他把這把珍貴名琴借給當時年僅18歲曾宇謙參加比利時伊莉莎白大賽。

問:對收藏提琴而言,是否也有非征服不可的標的物?

答:目前仍然在等待一些琴到來。當我們已成爲世界最大宗提琴收藏者,有一天若有人想看某位作者的琴,當然希望拿出的琴是代表作,所以一直還在找「有標的性」的琴,未來這些琴都會是作者的象徵。有些琴則必須用寬容態度來看,她曾在某個時空具歷史價值,也非買不可,例如蘇格蘭、愛爾蘭作者的琴不是這樣精美,但買下並收藏,是對歷史負責。

很多琴找到的成本很高,但買到的成本很低;或是找到的成本很低,買下卻很高,成就這件事不是光靠我一個人,要靠世界各地不同專家幫忙。

爬山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我則是看琴是琴、看琴不是琴、看琴還是琴,第四境界是萬琴於心、勿須多言,我現在還在第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