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賢》疫苗玻璃心碎滿地
新冠疫苗是由新科技做成的疫苗,意謂着沒有雞胚胎及病毒等其他蛋白的污染。由於免除了這些非疫苗蛋白的過敏反應,安全性應遠高於傳統疫苗。但爲什麼我們見到的新冠疫苗仍有高出流感疫苗許多的不良反應,造成疫苗接種上的障礙呢?
如果細看這些不良反應,接種部位的疼痛佔了絕大多數,其次則爲全身性的症狀,例如倦怠、肌肉疼、畏寒、及發燒。接種部位疼痛代表疫苗濃度偏高,是爲增強免疫反應所必須。全身性反應代表及時出現的強烈免疫反應,二者都代表這類疫苗的優越性。接種者都要以良藥苦口的心態去面對,不能簡單的解讀爲安全性疑慮。
真正能代表安全性的指標爲接種疫苗後的免疫疾病,例如皮疹、關節炎、吉林巴利綜合症。疫苗的功能在於產生規畫的免疫反應,在規畫之外的免疫反應且造成疾病當然就是安全顧慮。由於免疫疾病可以在多臟器表現,必須由專家委員會鑑定才能成案,需要較長時間認定。
在疫苗上市前後的臨牀使用均會執行密切監測,以決定疫苗是否可以上市,或必需下市。簡而言之,能上市的疫苗就是安全保證。目前國際覈准上市的幾支新冠疫苗,都經過上市前臨牀試驗的嚴格考覈,上市後已無安全顧慮,接種者不該再叨叨絮絮碎念着臨牀試驗中發生的種種。
但這談何容易,接種疫苗都是無病的人,也都帶有一顆玻璃心。任何不良反應的風吹草動都會讓玻璃心碎滿地,造成拒打或緩打。如果再碰上別有政治意圖的防疫官員或僞專家,刻意操弄,就會出現緩打潮。2009年新型流感大流行,由於某些官員不喜歡本土疫苗,刻意拖延本土疫苗接種死亡病例的鑑定時間,民間疑慮沸騰,出現緩打潮。那年死了41人,多是該打而沒打疫苗的人。
在疫苗的不良事件中,死亡只會出現在剛接種疫苗30分鐘內的過敏性休克,過了30分鐘後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說什麼都不會再有立即死亡的風險。但操弄疫苗致死案例非常廉價,可以讓心中討厭的疫苗永不翻身。防疫官員有責任對發現的不良反應做立即鑑定,尤其是死亡案例,以防止2009年的事件重演。
去年的新冠疫苗接種前作業,指揮中心對疫苗臨牀試驗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均有特別關注,做出立即的反應與正確的解讀。可以一掃2009年政府官員竟然帶頭誘導緩打潮的陰霾。
但由於仇中觀念作祟,指揮中心關注的疫苗資料獨缺大陸疫苗。所有廠牌的疫苗資料都可由網上搜得,但疫情指揮官卻說,大陸疫苗缺乏技術性的資料,專家也沒有提出建議。大陸疫苗已上市這麼久,且接種了很多國家及領導人,爲何我們還是沒有安全性資料呢?因爲還沒有人提供給指揮官。
這樣掩耳盜鈴只是爲了醜化大陸疫苗,但老百姓對整體疫苗的玻璃心依舊是碎滿地。對疫苗臨牀試驗及使用經驗不信任,在醫護接種第一批AZ疫苗造冊時就出現阻礙,這還只是開始,再不依循證據說話,只要一個點被揭穿,可能會全盤否定官方的說法,要想全民接種就有難度。這已經不是買不買得到疫苗這麼單純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