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主播孫石熙:即使腹背受敵,仍然堅守議題、公正報導

孫石熙主播在JTBC《九點新聞》與《新聞室》的六年期間,已寫下新聞史上的傳奇。圖爲2020年南韓「王牌主播」孫石熙,告別了主持6年4個月的《新聞室》。 圖/JTBC《新聞室》截圖

那是二○一三年,我剛從大學畢業,以全職獨立記者身分,定居首爾採訪的第一年。朴槿惠總統剛上任,繼李明博後,延續保守派的第二個任期,對媒體而言,那是黑暗時代的延伸。

因爲早在李明博任內,KBS和MBC兩家公共電視臺,加上有線新聞頻道YTN,紛紛被安插親政府高層,報導開始產生質變,從原本大鳴大放、勇於調查、揭弊與批判,到後來變成美化與讚揚政府,各種權力型不法疑雲都被淡化處理或省略報導。

▌韓國保守派爲鞏固政權,顛覆電視生態

這段時期,電視生態更出現重大轉變,在當時執政的保守派佔國會過半優勢席次的情況下,強行通過《放送法》修正案(相當於臺灣的《廣電法》,「放送」指的是廣播與電視臺),允許資本龐大且發行量壟斷市場的保守派三大報,進軍有線電視市場,開設綜合頻道。

連同一樣是保守傾向、且原本就在有線區塊經營財經新聞頻道的《每日經濟新聞》,也一起轉型成綜合頻道;作爲國家通訊的韓聯社,也申請成立新聞頻道,南韓因此多出四家有線綜合臺(《朝鮮日報》的「TV朝鮮」、《中央日報》的JTBC、《東亞日報》的A頻道與《每日經濟新聞》的MBN)與一家新聞臺(韓聯社的「newsY」,後來改稱「聯合新聞TV」)。

保守派政權會強行修訂《放送法》,美其名是要透過新增電視臺,提供更多元的節目內容,增加媒體業界就業機會,但背後更直接的目的,是在收編KBS與MBC兩大主要且作爲公共媒體的無線電視臺後,更希望在有線區塊,也能有和自身立場相同的聲音。

這些頻道上架的前兩年,收視率都不到一%,那時仍是無線臺收視率動輒二十%以上、「躺着播都能得天下」的時期,有線綜合頻道根本難以跟無線臺競爭,只能靠播送政府的廣告生存。在初期不具收益性、競爭者又多的情況下,開始壓低節目製作成本。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揚棄原本「各類型節目製播比例都應均衡」的承諾,大開新聞特報與政論節目,請來一堆前記者、前政治人物或律師等「名嘴」,包山包海地評論各種新聞議題,而且政治立場幾乎清一色偏向保守派;另外,節目重播率也相當高。

被譽爲「王牌主播」,深受南韓新聞閱聽者信賴的孫石熙。在剛出社會、踏入媒體界時,孫石熙進了南韓無線三大家之一的MBC。1992年,孫石熙參與MBC工會罷工抗爭,當時甚至曾被拘留20天。 圖/namu.wiki

▌不被看好的孫石熙,直接在太歲爺頭上動土

這番狀況一直持續到朴槿惠上任,有段時間讓我擔憂着,從此電視新聞將沒有典範了。沒想到才過幾個月,就傳出JTBC確定延攬MBC前王牌主播孫石熙,以社長級的待遇統領整個新聞部門,並出任晚間新聞主播(後來他也成爲正式社長兼當家主播)。

對我和許多南韓同業而言,這是難以置信的事。一來是掌管《中央日報》與JTBC的中央媒體集團經營者,與三星集團是姻親關係;曾力爭公正報導,也以犀利提問聞名的孫主播加入JTBC,有辦法批判包括三星在內的各大財閥和保守派政權嗎?在當時,外界都對此十分不看好。

在這樣的聲浪中,我緊盯着孫石熙坐鎮的JTBC《九點新聞》開播,連續幾天看下來,記者的報導略顯乾硬,但許多當天或近期新聞事件人物──包括政府官員、在野黨人士、掀起議題的當事人、專家學者,甚至負責採訪的記者也會被邀來攝影棚和孫主播對談,不僅比重頗高,還全爲現場直播。在他提問下,新聞議題的爭議點、背後意義和影響都被清楚呈現。而就在《九點新聞》開播的第三週,更令人震撼的事情來了。

三星集團長期打壓職員組建工會,監控並肅清任何想「造反」的人,已是公開的秘密,但過去連尺度寬鬆時期的KBS與MBC都沒怎麼敢碰,結果第一手詳細揭發出來的,卻是三星一手催生的中央媒體集團旗下的JTBC。我當時也用華語在自己的專欄上介紹了這起事件,並下標「王牌主播在太歲爺頭上動土」。

太歲爺頭上動土,不是靠記者衝勁就成得了事的,背後必定有既得利益者在監視,試圖施壓擺平。面對這番情況,包括媒體組織結構,有沒有人戰略佈局與統領指揮,並在各方壓力中支撐抵擋,就相當重要。

由於JTBC是商業電視臺,最初仍有不少人懷疑,這隻會是曇花一現,孫主播和JTBC,閃耀了一兩次後,很快就會沒戲唱,結果卻在一次次衆人的驚歎聲中,發現一切都是「玩真的」,這有賴於作爲新聞統帥的孫主播的指導準則,還有經營層作爲強力後盾。

自2013年中,孫石熙以「報導總括社長」名義入主JTBC,其後親自接掌晚間新聞(原爲JTBC《9點新聞》,後更名爲《新聞室》),旗下記者羣揭發「崔順實幹政案」,更讓孫石熙《新聞室》站穩南韓新聞界。 圖/JTBC《新聞室》截圖

▌以「堅守議題」,打造無人能敵的新聞品牌

隨時間經過,孫主播持續以「堅守議題」的原則,經營JTBC的新聞品牌,包括在世越號船難期間,長期留守現場的坐鎮報導,打動閱聽衆內心,讓更多人願意冒着風險,也只把新聞線索和訪談機會留給他們,在之後成功揭發了崔順實幹政案,迫使保守派的朴槿惠總統下臺;更成功透過事件被害人的現身訪談,掀起南韓的#MeToo浪潮,最後讓進步派政治明星、被視爲文在寅接班人的安熙正殞落。

長期下來,JTBC左打政權、右打財閥,揭發許多不公義事件,原本一小時的《九點新聞》,在開播一年後擴大改版成一百分鐘的《新聞室》,導入〈事實查覈〉、〈主播簡評〉,以及檢視各政治人物發言與互動趣聞的〈新聞幕後〉等單元,不僅成爲議題設定者,更使各臺紛紛效仿創設類似單元,促進業界的良性競爭。孫石熙領軍的JTBC,成爲剛開始在南韓跑新聞的我的精神食糧,我從他們的報導重新認識了南韓,並從孫主播的提問方式,學習到該如何切入新聞。

在臺灣,電視新聞通常會跟進當天報紙或週刊的消息報導,但在南韓有很長一段時間,世間的輿論通常圍繞着JTBC打轉。JTBC的原創報導和孫主播的犀利訪談,往往牽動衆家媒體跟進。

在網路與即時新聞盛行、使得資訊淪爲瑣碎、閱聽衆接觸新聞的習慣也改變的情況下,孫主播引領的JTBC《新聞室》一度創下超過十%的高收視率,不僅屹立於有線頻道,更超越無線電視臺,離長期第一名的KBS只有一步之遙。

這在商業利益當道的各國新聞界都是罕見的事,靠的不是短線操作,也不是腥羶色、譁衆取寵或軟性素材,而是長期堅守議題──致力於關乎公共利益的「硬新聞」挖掘,並在輿論目光轉移和關注度減退時,持續追蹤報導至結果出來,孫主播領軍的JTBC,樹立了這樣的典範。

長期下來,JTBC左打政權、右打財閥,揭發許多不公義事件,原本一小時的《九點新聞》,在開播一年後擴大改版成一百分鐘的《新聞室》,導入〈事實查覈〉、〈主播簡評〉,以及檢視各政治人物發言與互動趣聞的〈新聞幕後〉等單元,不僅成爲議題設定者,更使各臺紛紛效仿創設類似單元,促進業界的良性競爭。 圖/JTBC截圖

擔心安熙正醜聞影響年中地方選舉的執政黨,果斷地決定開除安熙正。圖爲2017年南韓總統大選,文在寅的勝選之夜,激動的安熙正(中)在臺上親吻當選的文在寅(左),而安的身後,就是如今快刀斬亂麻的黨魁秋美愛(右)。 圖/路透社

▌公正報導新聞,卻因政治爭議遭批判

但過程中並非沒碰到問題。過去靠連串獨家揭弊報導,讓保守派的朴槿惠總統最終倒臺,使JTBC廣獲進步派羣衆愛戴,也引發部分保守派支持者的敵視;但進步派的文在寅總統上任後,二○一九年下半年,準備任命計劃推動檢調權責削減與改革的核心幕僚曹國擔任法務部長,曹國妻女卻先後遭揭發鉅額投資幽靈公司私募基金與入學舞弊。

事情陷入漸趨複雜的局面。曹國妻女不法爭議連連,但檢方尚未傳喚當事人,就直接起訴,引發程序正義的批判。而在曹國就任部長後,檢方趁他出門上班後,大動作地前往其住宅展開近半天的扣押搜索,形成檢調與法務部長「對幹」的罕見局面,也讓許多進步派支持者認爲,是檢調爲怕自己「被改革」殃及既得利益,而使出的報復手段。而當時的檢察總長,正是現任的保守派總統尹錫悅。

孫主播儘管希望大衆能持續關注原應由曹國主導推動的檢調改革議題,但對曹國及妻女不法爭議也如實報導,他本人直接在直播中批判道:「有關法務部長的爭議,其核心問題仍與不公正及利益壟斷集團化的特權陋習有關。」

這樣的公正,在價值上並不衝突,卻引來部分進步派支持者在集會上怒吼,對孫石熙大表失望,並批判JTBC變質。而殘酷的現實也反映在收視率上,JTBC《新聞室》原本穩居有線第一、全國第二,後來名次開始滑落,即便如此,孫主播並不後悔。就在隔年初,他離開了螢光幕,繼續擔任JTBC社長職務。(延伸閱讀:〈王牌主播的最後On Air(上): 孫石熙《新聞室》的閃電引退〉)

南韓法務部長曹國的「不適任爭議」延燒,2019年10月14日曹國對外閃電宣佈請辭,令外界相當震撼。 圖/美聯社

▌難以超越、無法遺忘的新聞界傳奇

收視率並不代表全部,人也不一定風光到底,但孫石熙主播在JTBC《九點新聞》與《新聞室》的六年期間,已寫下新聞史上的傳奇。直至今日,我與許多南韓閱聽衆,已經度過沒有孫石熙的日子長達三年,但一切都彷彿幾天前才發生。我曾跟他說,新聞沒有他,一開始是相當苦悶的;每次採訪時、每次關注新聞事件時,我都會思考,若孫石熙還在新聞前線,他會如何處理、會如何問問題、會如何敘事。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作者:孫石熙

譯者: 胡椒筒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10/24

內容簡介:以世越號沉船爲起點,陸續爆發總統閨密干政、總統被彈劾下臺,政權交替後的兩韓與美國高峰會;社會上則有三星工會事件及席捲而來的MeTOO浪潮。孫石熙不僅率領JTBC新聞室參與了每一個歷史時刻,率先獨家報導,更花上長達數百日追蹤同一議題。這樣不放棄的堅持,讓新聞產生了巨大影響力,不僅顛覆了政權,更扭轉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