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賢糊紙王船 巧奪天工

登錄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糊紙保存者王明賢,雙手巧奪天工,遵循傳統技法,以金紙、糯米紙、竹子製作王船,神明、水手到祭儀禮品細膩宛如精品。(曹婷婷攝)

登錄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糊紙保存者王明賢。(曹婷婷攝)

王船是臺灣獨有的信仰文化,信仰背後則有賴傳統技藝堅持純手工打造王船的好手藝!臺南市無形文資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王明賢,一雙巧手以糊紙技法造出王爺、媽祖莊嚴容貌及一整艘王船兵將,細膩工法讓人歎爲觀止。

既是道士也是糊紙師傅的65歲王明賢說,阿公、父親都從事糊紙,從小耳濡目染,因父親早逝,他拜師摸索糊紙的「眉角」;說也奇怪,別人嫌辛苦的活兒,他卻樂在其中。

外人每每見他手做的王船,都驚歎「手路那ㄟ這麼幼,好厲害!」但他卻認爲,東西做好沒訣竅,唯有耐心與細心,舉凡人物舉手投足的表情、肢體動作,慢工出細活才能盡善盡美。但也因爲慢,有時候一做就是10多個小時,幾乎沒人肯學。

所幸,王明賢的兒子王勝民現在也回來繼承父親手藝,他說,糊紙過程費時厚工,須以金紙、糯米紙慢慢塑型。坊間有業者改以其他方式替代,但父親堅持純手工,「因爲,這才叫藝術品。」王明賢的妻子偶爾也會協助骨架粗胚,最細膩的糊紙則留給大師出馬,一家人合作無間,才能讓這項傳統技法得以傳承。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謝國興表示,王船祭典是民俗盛事,但一般人外行看熱鬧,此次展覽以影像、圖片、文字等方式介紹各地王船文化,希望讓大家「看門道」,瞭解王船信仰的精神。他也盛讚,王明賢製作的王船宛如高級精品,看得見文化內涵。

臺南市文化局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臺灣史研究所合辦「千歲巡狩–數位島嶼王船文化展」21日起於臺南公會堂展出。臺南市長賴清德說,今年適逢乙未年,臺南許多廟宇辦理王船祭,舉辦這項展覽別具意義,這也是臺南有史以來最完整的王船文化展,希望民衆把握機會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