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穩經濟首要防資金外流
旺報社評
大陸疫情再度爆發,繼製造業重鎮深圳及東莞封城後,上海也宣佈「全域靜態管理」。疫情惡化加上嚴厲清零政策,大陸經濟雪上加霜,IMF、高盛及花旗等機構都認爲無法保5,野村甚至認爲只有4.3%。不論外資看法是否準確,經濟逆風確實正在打擊北京維穩的決心。
資金潮可能大轉向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着這波經濟下行壓力,俄烏衝突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也讓大陸資金流向出現巨幅轉變。在俄烏戰爭開打前,大陸資金一直處於淨流入狀態,2021年大陸淨流入的非居民資金持續超過2000億美元,佔所有新興市場比重約55%;疫情最爲嚴峻的2020年,這一比重甚至高達65%。今年1月資金開始撤離新興市場,但大陸未受影響,仍是最主要的資金淨流入者,規模達88億美元。
不過,俄烏戰爭爆發後出現逆轉。大陸資金從淨流入轉成淨流出,且流出規模持續擴大。來自IIF的統計,自2月下旬以來,大陸股、債兩市同步出現大量資金外流,股市流出每日平均一度高達近5億美元。IIF首席經濟學家布魯克斯表示,市場擔心大陸也被制裁,資金外逃浪潮前所未見。
截至3月25日,當月滬港通及深港通總計流出資金達636億人民幣,是2020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資金流出規模最大的1個月。2月境外機構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規模,突然大減669億人民幣,更是3年多來首見。在在突顯,因俄烏衝突而升溫的地緣政治風險,正在加劇大陸資金外逃壓力,資金外逃往往是金融危機的起點。
令人擔心的是,大陸面對的資金外逃壓力,恐怕還不僅止於此。3月中旬美國聯準會(Fed)開啓升息第一槍,決定上調利率1碼,並打算今年再升息6至7碼,將利率從現今0.25%~0.5%調升至接近2%的水準,勢必牽動大陸資金流向。最近美債殖利率隨着Fed加快升息步調而快速攀升,與陸債的利差逐漸縮小,甚至反向擴大,恐將帶動大陸資金進一步加速外流。
觀察現況,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已縮小至30個基點左右,創3年新低;3年期及5年期美債殖利率更已超過同天期大陸國債水準,是近13年來首見。意味因利差而產生的人民幣資產優勢,已逐漸受到侵蝕。未來在中美貨幣政策一放一收之間,趨勢恐怕更難逆轉,大陸資金外流壓力會跟着變大。
以財政政策穩資金
對大陸來說,資金外流問題必須格外重視,除了可能衍生金融危機外,更重要在於資金外逃不只會造成金融市場動盪,更將對經濟帶來嚴重負面干擾與傷害。特別是對正在進行結構調整與升級的經濟體而言,金融與經濟的負面疊加效應衝擊會更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日本、臺灣和泰國、馬來西亞、南韓同處颱風眼,但日、臺能夠挺過,後者卻因擋不住資金外流,導致經濟瞬間潰堤,南韓甚至需要IMF金援,就是一個例證。
面對全球資金潮可能大轉向,北京政策拿捏必須更謹慎。畢竟現階段爲了防止經濟下滑,大陸需要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但貨幣寬鬆,卻可能因利差因素造成資金加速外流。政策目標之間明顯存在矛盾與衝突,加上政策工具亦存在相互掣肘問題,無疑都加深北京政策操作的難度,這也突顯當前大陸經濟情勢異常嚴峻。
爲今之計,要思考如何在穩經濟前提下,減緩資本外流,儘管這兩個政策目標可能彼此衝突。實際作法上,可以把財政政策作爲穩經濟的核心,如提高公共預算支出、加大減稅降費力道,藉此刺激消費與投資,並帶動內需,而儘量少用降準或降息等貨幣政策,以避免利差被進一步拉大。另一方面,面對可能的資本外逃風險,北京或許也可考慮在緊急時,加大人民幣匯率的干預力道。以現今大陸高達3.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來看,北京絕對有足夠實力與底氣,投入外匯市場干預。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處於經濟動盪與資本外逃風險升溫的當下,如何以果斷措施阻斷市場投機心理,並以持續性、可預測性、高透明度政策穩定市場情緒,需北京展現決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