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疏遠大陸 臺灣出口會更慘

社評

臺灣7月出口年減10.4%,不僅連續11個月衰退,且逼近史上最長17黑紀錄,短期看來並無好轉跡象。財政部預估,在基期效應與AI新興應用需求增加帶動下,第四季有機會出現正成長。顯見出口至少將連續14個月衰退,甚至可能會更長。

出口衰退 四小龍最差

相較亞洲同類型出口國家,臺灣出口表現最差。統計1-7月,臺灣出口累計衰退16.9%,同時期亞洲四小龍的南韓、香港及新加坡,衰退幅度分別爲13%、12.3%及10%,明顯優於臺灣。更不用說,同爲出口大國的日本及大陸,衰退幅度不到一成,分別只有6.7%及5%。數字背後透露,臺灣出口衰退絕非只是單純國際需求不振而已。

對此,經濟部不僅未坦誠檢討,提出有效對策,反而發佈新聞稿大玩數字遊戲,詭辯臺灣出口並非亞洲四小龍最差。經濟部的手法恐怕是全球獨家,不以一般採用的上下年同期數字作爲比較基礎,而用疫情前2019年數據當作基期,因而得到臺灣出口非但沒有衰退,反倒大幅成長近30%的結論。而且,用同樣方式比較主要國家出口表現,臺灣更是遙遙領先。

經濟部獨家計算方式,除了彰顯民進黨一貫傲慢、不認錯心態外,也暴露蔡政府無能、無方的事實。臺灣出口衰退,各界專家都指出,除國際景氣因素外,另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大陸製造崛起、兩岸關係惡化,臺灣對大陸出口競爭力衰退;另一是RCEP自2021年起陸續生效,臺灣未能加入,形成關稅障礙,削弱了臺灣出口競爭力。這兩個因素都與大陸有關,蔡政府卻使不上力,只能選擇逃避,眼睜睜看着臺灣出口每況愈下。

大陸市場對臺出口影響有多大?從財政部公佈的數據可知,這一波出口連11黑期間,五大主要出口市場中,大陸每一個月都是衰退幅度最大地區,平均減幅高達21.1%,不僅高於整體平均的13.6%,更是排名居次東協9.9%的兩倍以上。如果是從佔比角度來看,在出口陷入衰退前,2021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高達42.3%,今年7月大幅下滑至34.6%,少掉7.7個百分點。清楚顯示,兩岸貿易帶給臺灣出口成長的果實與讓利紅利正在消失,無疑是臺灣出口弱勢關鍵所在。

兩岸政策 企業界最痛

值得重視的是,兩岸貿易紅利消失,影響的不只是出口,還涉及衆多大陸臺商的生計,及臺灣經濟長期增長的動能。過去我們一再強調,自1988年兩岸開放貿易以來,同文同種的經貿文化,除加速兩岸經貿連結與往來外,也讓臺灣與大陸市場形成生命共同體。大陸不僅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也是最大貿易順差來源,更是臺灣經濟賴以成長的重要動能。大陸市場對臺灣出口與經濟的重要性難以取代。

工總髮表2023年政策建言白皮書,兩岸政策是關切焦點,也是會員調查滿意度最低的一項。譬如「務實面對兩岸經貿現況、避免政治干擾市場運作」項目,平均滿意度只有8%。今年白皮書有關兩岸政策,更疾呼政府要制定更積極的對陸經貿政策,妥善利用民間溝通橋樑,促進兩岸交流對話、深化經貿往來。

產業界的期盼也是普羅大衆的心聲。出口表現如此糟糕,企業界與市井小民莫不希望兩岸突破政治僵局,強化ECFA功能,重啓貨貿、服貿談判,避免臺灣出口與經濟持續向下沉淪。臺灣經濟規模太小,內需不足以支撐經濟成長,必須依賴出口。

回顧臺灣經濟發展史,60年代之所以能飛躍成長,靠的就是當時政府以擴張出口爲導向的工業化政策,接着80年代的貿易自由化、國際化政策,及2000年後臺商大舉西進,出口始終是臺灣經濟成長最重要引擎。臺灣經濟好,出口不能差,出口要好,兩岸經貿要搞好。如何做,要看主政者的能力與選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