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磚雕 陳子鏞故居磚瓦留存

陳子鏞故居拆除後留下的磚瓦,在民衆提議下,結合南市民政局社造替代役計劃,部分製成磚雕,並讓社區民衆參與,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動手做,相當興奮。(莊曜聰攝)

位於善化的陳子鏞故居因後人變賣土地拆除,讓地方相當惋惜,有民衆提議將拆除後磚瓦保留,並作妥善運用,善化區公所順應民意,以磚新鑽藝爲名,讓民衆用老磚爲素材製作雕刻品,將消逝的歷史記憶用另外一種形式保留下來。

善化區長李皇興表示,陳子鏞故居拆除後,遺留下來的磚塊大約有2500塊左右,公所請來就讀南藝大造型所,擅長石雕的詹凱復,教民衆依磚塊不同的大小,製作成各種雕刻品,有的刻上文字、圖案,有的則用打磨的方式作成箸架、杯託、茶盤、文鎮、菸灰缸等用品。

詹凱復說,這些磚塊有100多年曆史,質地較爲軟、脆,很適合用雕刻刀手工刻劃造型,先選定要的磚塊,洗淨後磨出平面,將圖案、文字用複寫紙轉印到磚上,注意力道,細細刻劃,慢工出細活。

詹凱復說,古蹟雖然已不復存,但能用這樣的形式留存在生活中,令人覺得很開心,他指導的民衆雖然都是第一次接觸,但有幾位堪稱有素人藝術家的水準;68歲的張秋陽退休前是大卡車司機,他聽到有磚雕活動就報名參加,他刻出立體「囍」字,速度跟美感不輸專業人士。

李皇興表示,接下來還會舉辦磚染,將磚雕圖案拓印在衣服上,也從這些具有特殊斑點的古磚發想,結合善化農產,做出鳳梨、草莓、花生、地瓜口味的紅磚酥,將陳子鏞的精神繼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