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在電池競賽中,中國如何將世界遠遠甩在後面

10月13日消息,在新書《氣候資本主義》中,彭博社記者阿克沙特·拉蒂(Akshat Rathi)通過目前全球最大電池公司寧德時代的視角,解釋了中國在電池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原因。

以下爲翻譯全文:

2018年7月,全球最大電池公司寧德時代首席執行官曾毓羣與德國圖林根州部長沃爾夫岡·蒂芬塞(Wolfgang Tiefensee)簽署了一項協議,承諾這家中國製造業巨頭將在德國建立第一家大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時間猶如白駒過隙,當時在場的人很少意識到這一時刻的重要歷史意義。

德國被稱爲汽車工業之鄉,這是有充分理由的。1879年,卡爾·本茨(Karl Benz)就是在這裡製造並運行了第一臺用於驅動汽車的內燃機。如今,德國是世界上最大汽車公司之一大衆汽車的總部所在地,也是寶馬、奧迪、梅賽德斯-奔馳和保時捷的故鄉,這些品牌以其卓越品質而享譽全球。據估計,汽車行業佔德國就業崗位的七分之一,出口的五分之一,研究支出的三分之一。

這項協議的簽署意味着,作爲德國經濟支柱的汽車行業終於失敗了。不是因爲它不能製造出人們想要的汽車,而是因爲它沒有開發出一項關鍵技術,即鋰離子電池,後者正爲21世紀的汽車提供動力。當各國終於開始認真努力想要迎頭趕上時,中國已經佔據了絕對的領先地位。據彭博社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電池產能將是世界其他地區總和的3倍。

錯失良機的不只是歐洲人。即使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或本世紀初,也很少有人相信電池能以如此低的成本發揮如此大的作用。現在,中國已經崛起爲鋰離子電池的全球領導者,這讓石油行業、美國人以及日本人都感到後悔不迭。其中,石油行業發明了鋰離子電池,美國人將這項技術推向了商業化,而日本人則首先大規模推廣了這項技術。有鑑於此,我(拉蒂)去了中國,想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

當我走進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位於二十樓的辦公室時,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風景。這是2018年11月一個灰朦朦的下午,濃霧籠罩在我們面前的羣山上,露出一個通往東海的海灣。黃世霖曾是寧德時代的二把手,也是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我和他都對這裡的景色讚歎不已,但我很想問他一些問題。他遞給我一杯熱水,我們聊起了電池,一項已經有200年曆史的發明。

從技術上講,電池就是將化學能轉化爲電能的裝置。1799年,意大利化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塔(Alessandro Volta)首先發明瞭電池,但直到60年後鉛酸化學誕生,電池才被投入實際使用。到19世紀末,鉛酸電池被大規模應用,包括爲早期的汽車提供動力,儘管時間相當短暫。電池的化學成分無法讓其與燃燒化石燃料的汽車所能行駛的距離相比,電動汽車的重生必須等到鋰離子電池的發明。

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大型化石燃料公司發現,石油是一種儲量有限的大宗商品,因此他們加倍努力尋找替代品。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公司的化學家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主導了一個項目,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它的一個電極(陰極)使用了硫化鈦,陽極則是鋰金屬。但還有一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即電池不斷起火。

惠廷漢姆還沒來得及對此採取任何措施,20世紀80年代就過去了,石油供過於求的情況又捲土重來,埃克森美孚尋找替代能源的興趣就此減弱。幸運的是,惠廷漢姆的工作激發了人們對該領域更廣泛的興趣。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鋰離子電池成爲世界各地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課題。三位研究人員進行了深入研究,將惠廷漢姆的發明轉化爲可行的商業產品,並因此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1992年,索尼成爲第一家將鋰離子電池商業化的公司,並將其作爲數碼攝相機Handycam的可選升級配置。其他人也迅速抓住索尼成功的機會,其中包括曾毓羣。1999年,31歲的曾毓羣創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簡稱ATL)。兩年內,該公司爲100萬臺設備提供了鋰離子電池,併成爲可靠的供應商。2005年,ATL被日本公司TDK收購。

曾毓羣和黃世霖決定在收購完成後繼續留任。TDK在ATL的製造過程中加入了日本元素,並將其鋰離子電池業務發展成爲最新的“搖錢樹”,開始進軍智能手機市場。很快,ATL開始爲三星和蘋果提供電池。

早在2006年,黃世霖就開始應對有關電動汽車使用其電池的問題。最早的請求來自印度公司Reva。當時該公司正在生產G-Wiz,這是一款由改進的鉛酸電池驅動的兩座電動汽車,其最高時速爲40公里,續航里程爲80公里,只支持緩慢充電。鋰離子電池將提高Reva汽車的時速和續航里程,並實現更快的充電。爲了開發解決方案,曾毓羣和黃世霖在ATL內部創建了一個研究部門,同時開始從美國獲得技術許可,使他們能夠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行深入開發。

當時,很少有中國公司以這種方式購買許可證或投資數百萬美元用於早期的汽車電池研究。但憑藉自身強大的研究力量,ATL打破了這種模式,爲中國在21世紀最重要的製造業領域之一佔據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

到2008年,ATL的努力已經有所成果。那一年,在北京奧運會上推出了電動巴士示範車隊,其中部分車輛就由ATL電池供電。曾毓羣和黃世霖察覺到了機會。2011年,他們創建了衍生公司寧德時代(CATL), 其中“C”代表當代,表明他們相信電池的未來在於汽車行業。

大約在同一時間,爲了利用下一代技術,中國推出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條件是,電池必須是本土製造才能符合條件。當時,希望擴大在華業務的寶馬決定與中國汽車製造商華晨和寧德時代合作。2013年,華晨寶馬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全電動汽車之諾。它以寶馬X1的設計爲基礎,使用了寧德時代的電池。

與AA電池(5號電池)不同的是,無論是誰生產的電池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而電動汽車電池通常需要爲不同的車型定製,以儘可能以最佳的方式適應車身。這意味着,汽車製造商的工程師需要與電池公司的工程師合作,交換想法、標準和流程。在與寶馬合作之諾的過程中,寧德時代增加了一些德國工程技術,比如對細節的關注和提高出廠產品的可靠性。

曾毓羣在2017年之諾的慶祝活動上說:“我們從寶馬身上學到了很多,現在我們已經成爲全球頂級電池製造商之一。寶馬的高標準和要求幫助我們實現了快速增長。”2019年,寧德時代在德國的第一家汽車電池工廠破土動工,以在德國搶佔汽車行業的先機。如今,寧德時代在匈牙利也建有工廠,並計劃在美國和墨西哥建立新工廠。寧德時代爲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所有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電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