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弗裡德曼文章:中美需要更新版“上海公報”

參考消息網12月26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4日發表題爲《我中國之行的最大收穫》的文章,作者是該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文章摘編如下:

我剛剛結束中國之行,回到國內。我可以告訴你們,如果我要畫一幅關於目前美中關係的圖畫,我會畫兩頭大象,它們正透過吸管觀察彼此。

這樣不好。因爲美國和中國要討論的問題遠不止貿易和臺灣問題,還有誰是21世紀無可爭辯的“重量級冠軍”。

如今,世界面臨三個劃時代挑戰:迅猛發展乃至失控的人工智能,氣候變化,崩潰國家造成的日益蔓延的混亂。美國和中國是人工智能領域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個主要的碳排放國,它們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兩支海軍部隊。換而言之,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能夠攜手帶來一絲希望,管理好超級智能、超級風暴和超級憤怒羣體——更不用說超級病毒了——的大國。

這就是爲何我們需要更新版的“上海公報”。“上海公報”爲美中關係正常化設定了“參數”。遺憾的是,眼下我們正在去正常化。近30年來我屢次去北京和上海,但我從未有過此行纔有的感受——我彷彿是唯一在中國的美國人。

當然,我並不是,但顯然聽不到總在上海火車站或北京酒店大堂聽到的美國口音。中國父母說,許多家庭不再希望孩子去美國留學,因爲他們擔心赴美留學會變得危險——在美期間,美國聯邦調查局也許會跟蹤他們。如今,一些美國人不想再在中國學習了,部分原因是他們不喜歡與超級認真的中國學生競爭,另一部分原因是如今在中國的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可能會引起未來美國潛在僱主在安全方面的懷疑。

根據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數據,在關於中美新冷戰的種種議論之中,目前只有大約1100名美國大學生在中國學習。這一數字低於十年前的約1.5萬人,但高於2022年的幾百人。如果這些趨勢繼續下去,哪裡會有能講漢語的下一代美國學者和外交官呢?同樣,哪裡會有了解美國的中國人呢?

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北京對我說:“我們必須與中國競爭——因爲中國是我們在全球軍事、技術和經濟實力方面最強大的對手——但複雜的現實是,我們還需要在氣候變化、芬太尼問題和其他問題上與中國合作,以創造一個更加穩定的世界。因此,我們需要一批會說普通話,與中國年輕人建立友誼的美國年輕人。我們必須爲兩國民衆建立良好關係創造空間。他們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曾經,我們有500萬遊客在兩國間來來往往,如今只剩下零頭了。”

伯恩斯的觀點至關重要。隨着中國成爲美國的全球主要對手,美中關係更多地傾向於直接對抗而非競合平衡。正是商界羣體、遊客和學生軟化了中美之間穩步升級的對抗態勢。隨着這一壓艙石逐步減輕,兩國關係現在越來越多地被單純的對抗所定義,沒有多少合作空間了。

新的“上海公報”可以幫助管理兩國和全世界面臨的新現實。美國和中國的技術公司正在向通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即使距離通用人工智能面世還有5年或7年的時間,中國和美國也需要合作,制定一套兩國都能用來管理人工智能的規則,同時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必須遵守。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美國是第二大碳排放國。兩國需要就一套戰略達成一致,到2050年讓全球實現淨零排放以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性健康、經濟和極端天氣挑戰。

如果要實現一個穩定的21世紀,中國和美國必須攜手合作。如果競爭和合作完全被對抗所取代,那麼我們兩國必將面臨一個混亂的21世紀。(編譯/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