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甄落榜「衝系辦討說法」?美女CEO自曝:我也做過

張瑋軒曾因推甄審議教授的無意識偏見而落榜,被迫改循自己不擅長的聯考考回第一志願。圖爲臺大。(示意圖/資料照)

社羣日前有篇文章引發討論:一位高三生申請北藝大沒錄取,她將自己的成績單與作品集貼出,說身邊老師同學都認爲不可能那麼低分,結果她「殺去北藝大、衝進系辦」向教授討個說法,引發爭議。女人迷執行長張瑋軒評論此事,提到自己也曾做過一樣的事,當年推甄臺大歷史系落榜,事後才知道有教授臆測她資料太精彩,可能有人幫忙,甚至說她不推甄也能上。令她質疑推甄目的是多元發展,還是給考不上的人機會?

「如果只是單純抱怨或向網友討拍,這事也就完結了。」有網友說明事件的緣由:但該考生隔天又發了一篇文,因爲她對申請結果耿耿於懷,於是殺去北藝大、衝進系辦、向教授討個說法——「殺去北藝大」、「衝進系辦」,都是考生當時發文的用詞,她後來解釋道:所謂「殺去」是指沒有預約就大老遠跑去關渡,且自己並未「闖進」系辦,是在系辦外玻璃門窺探許久,助教開門問是哪位,她說是考生,這才被帶去找教授。

網友給了她各種建議:譬如她的作品其實很普通,她的術科考試表現不好,以及考生根本不該在面試後去堵教授討說法,也不應該沒有預約就直衝系辦等等。但考生也有各種解釋:她沒預約直闖系辦是怕教授不願意見她,她爲了術科準備很久,但當天考題是畫昆蟲她正好沒有練習到……

「我也曾經是那個——推甄落榜,衝去系辦的高三學生!」張瑋軒16日發文提到,臺大歷史系是自己第一志願,但沒有推甄成功。當時確實直接去歷史系系學會,嘗試想問落選的原因。看到很多網友批評這個「行爲」是「普信」。但自己衝去系學會這個行爲的背後,不是因爲「對自己自信」,而是不能理解這個遊戲規則的結果。「我只是想知道這個遊戲規則到底是什麼?我可以尊重結果,但可不可以告訴我們規則?」

張瑋軒提到,當時系主任拒絕見她,系辦人員說請接受這個結果。幾個月後,她透過聯考再回到臺大歷史系。幾年後,修課時遇到很支持她的教授,才知道當時自己落選的原因,當時對方也在口試的那間辦公室裡。答案是:當時口試委員們對她有很多爭論。有部分教授認爲準備的資料和經驗太過豐富精彩,判定可能有其他人幫忙;甚至有人說不管有沒有人幫忙,這個學生就算不推甄也上,所以不如把這個機會給其他學生。

「我可以理解當時那羣教授的想法,希望公平。但在追求這個公平的時候,好像沒有人發現這個結果對我這個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張瑋軒強調,因爲這個公平是基於「假設」、基於「想像」、是基於「無意識偏見」的決定。資料準備得太好,等於不是自己獨立完成?這絕對是偏見。「而且對我這種有點完美主義的人來說,是一種荒謬的偏見。甚至,當時年紀小,心性傲,我覺得這根本是對人格的污衊。」

張瑋軒質疑,這個人可以用考試考上,就不給予推甄機會?這就要去思考這個制度的思考成因。推甄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要給予沒辦法考上的人一個機會?還是希望鼓勵學生能多元發展,不只專注在考試成績?如果是前者當然可以接受,但爲什麼教育部提倡的、老師說的應該是後者呢?更不用說當時實情是,自己不一定可以考上。國中自學班,從來沒有聯考過,自己從來也不擅長於考試,第一個念頭真的是「我完蛋了!」

「所以當時教授們考慮的公平是真的公平嗎?我不認同,我認爲這是一個具有無意識偏見的決定。」張瑋軒直言,看到很多人在罵那名高三學生,她代入自己,可能當時系辦和系主任也很討厭像她這樣自以爲是的人。但自己從不後悔,那年高三放學之後,走進去臺大歷史系系辦的她,因爲整體事件都讓她感覺到一種不公平。「高三的我,覺得荒謬,覺得不公平,但此時此刻的我,慶幸,我正爲了更多別人創造公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