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外貿實現全年“質升量穩”目標(開放談)

張建平

船舶千帆競發、班列川流不息,中國外貿2024年開局穩中向好,不僅釋放強勁活力,更爲推動全年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多信心和底氣。

細看外貿增長曲線圖,會發現中國外貿這張開年“成績單”不簡單。發展質量和含金量明顯提升,附加值較高的“新三樣”產品走俏海外,去年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產品出口合計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今年開年延續向好勢頭;外資方面結構性變化顯示出生機,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投資的企業數量在增加,說明新外商投資法和營商環境的改善得到了外資企業認可,尤其是中國市場潛力得到了外資企業的高度重視。

在國際市場日趨複雜的形勢下,此番成績難能可貴。究其根本,一是“組合拳”政策和內在驅動促使外貿實現“開門紅”。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爲外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針對外貿面臨的困難和不確定性,國家發佈了出口退稅、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社保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促使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外貿平臺逐漸擴展,新業態不斷成長髮力相互交織,共同助推中國外貿保持高增長態勢。二是產業鏈水平不斷提升。依靠產業結構轉型和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日益暢通,中國製造“質”的提升進一步凸顯。三是依託RCEP的高質量實施和共建“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貿易伙伴多元化、市場佈局更趨均衡。今年前兩個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9%,增速高於整體水平。

行穩才能致遠。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推動外貿質升量穩”作出了一系列相應部署。

始終保持開放胸懷。加快外貿提質增效,必須始終敞開懷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要積極探索擴大制度型開放的路徑,打造國內對外開放新高地。着眼於“雙循環”,通過制度型開放來對接國際標準規則。在管理過程中,充分利用好RCEP在落實過程中給市場規則帶來的變化。同時,中國正積極主動申請加入CPTPP和DEPA,對其中的許多條款,在國內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致力於對接國際規則,讓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加高效地銜接。目前,中國已經成功部署並設立了22個自貿試驗區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東、西、南、北和中部區域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持續“向內修煉”。發展外貿,產品競爭力是關鍵。要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包括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利用好自貿試驗區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做大服務貿易規模,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同時,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鼓勵企業把跨境電商的發展和海外倉的建設結合起來,打造與跨境電商發展相適應的立體式物流通道,優化物流運輸體系。鼓勵企業通過多種途徑設立海外倉,推動海外倉儲的體系化、規模化建設。在進一步發展跨境電商、創新提升市場採購貿易方面,不斷形成新的增長點。

不斷養好“水源”。水好,魚纔會游來,優化營商環境、讓廣大經營主體發展好,外貿“馬車”才能跑穩、跑快。要有針對性、精準扶持經營主體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進一步加大信保、貿易融資、減稅降費、通關便利等政策力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活力。

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既是全球140多個國家的最大貨物貿易伙伴,又是全球第二大的單一消費市場。這些條件決定了中國外貿企業的生存需求——既要開發利用國際市場,同時也要開發國內市場,雙循環相互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實際上是國家在新發展階段的需求,是以新發展理念推進開放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

(作者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