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閩南語沈浸式教學 全國483個班級參加

臺南市隆田國小閩南語沉浸式教學結合校訂課程,富含在地特色。(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爲讓學生在校學習時也可用到閩南語,教育部國教署辦理「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劃」,將閩南語結合學校本位課程及班級主題教學,營造沉浸式語言學習環境,自106至111學年度已有213校參加,共計嘉惠全國483個班級學生。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這項政策透過多元的教學模式及課室氛圍營造一個有效能的語言學習環境,同時也提升學生閩南語使用流暢度,以「先聽說、再讀寫,並以生活化與趣味化方式」進行教學設計,鼓勵教師漸進式運用國語、閩南語教學。

以宜蘭縣大溪國小爲例,校長方俊欽帶領行政團隊跟教師善用學校環境的特性,共同規畫龜山島的傳說故事、衝浪等具在地特色的課程,同時結合社區資源,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相關活動,讓學生的語言學習擴散至社區。

大溪國小教師吳慈峰表示,平時的教學及對談以閩南語爲主,藉以激發學生語言認同,學生在與同儕互動中自然使用閩南語,濃濃的「宜蘭腔」閩南語更彰顯語言在地化。

臺南市隆田國小以校訂課程「咱的好所在、菱鄉生態巡禮」爲主軸,研發自編教材,進行生動且別具在地特色的課程,在寓教於樂的課程設計中,學生勇於以閩南語進行互動。教師陳鬱叡表示,透過充滿活力且符合課綱的全方位課程設計,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兼具本土情懷與自我認同。

屏東大潭國小的自然課程,教師教學全程使用閩南語,學生也能使用閩南語進行討論,並對課堂中科學實驗表現出高度興趣,透過教師陳盈朱穿插實作、觀察、討論及程序引導的安排,讓課程內容饒富趣味。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將持續鼓勵學校創造開放、包容及尊重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從學校出發,與社區及家庭共同努力,使閩南語成爲學生日常活動進行時的語言,並結合在地文化,讓學生對本土語文學習產生認同與榮譽感,進而樂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