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OTO Z體驗:均衡旗艦,亮點不止是哈蘇

(原標題:[圖]MOTO Z體驗:均衡旗艦,亮點不止是哈蘇)

到如今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到了成熟化的程度,換一個更露骨的詞就是到了瓶頸期。在現階段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新材料都還沒有能夠取得突破的時候,手機的發展逐漸微創新化。谷歌最早提出了一個類似於電腦DIY的概念“Project Ara”,將手機模塊化,讓用戶自己能夠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各個功能模塊,以更好地適應用戶需求。隨後許多廠商開始走向這條道路並推出旗艦級產品,諸如LG G5以及今天我們討論的主角MOTO Z。

圖文/呂林軒

隨MOTO Z一同推出的模塊共有5款,涵蓋了音質、影像、拍攝、續航、外觀五個板塊。但與谷歌最初設想不同的是,MOTO Z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手機整體,而這些配件更多是功能性的強化。

MOTO Z是MOTO 歸入聯想之後最重磅的產品,而聯想又表態會投入最優的資源到MOTO Z上,所以先問一句,MOTO Z 真的能重新定義模塊化手機嗎?

爲模塊化服務的極致外觀

MOTO Z很難不讓人想到MOTO 歷史上的經典Razr系列,憑藉着極具特點的ID設計,你能從一衆形似的手機中一眼認出它,極致纖薄的5.2mm厚度,碩大的攝像頭,乃至正面屏幕下方的正方形指紋識別元件,都算是“一戰成名”。

MOTO Z 採用了5.5寸的2K分辨率屏幕,外觀設計非常有辨識度。Moto Z採用7000軍用航空級鋁合金和不鏽鋼一體金屬材質設計機身,黑色主體的機身用一圈金色包裹,加上2.5D玻璃,整體外觀顯得科技感十足。

但是MOTO Z依然保留了三鍵式的虛擬按鍵,正下方的正方形按鈕不能按壓,主要用於指紋識別,功能相對單一。加上moto的logo,整體反而呈現出了“三下巴”。但長按時會有熄屏功能且帶有明顯的震動反饋,這個功能反倒非常實用,根本停不下來。

另外5.2mm的機身厚度做到了能夠分辨出的薄度,與iPhone等手機有明顯不同的握持體驗。過薄的機身也使得MOTO Z取消掉了3.5mm的耳機插孔。同時,爲了一體性,MOTO Z還採用了隱蔽式的揚聲器設計,機身頂部和底部均沒有明顯的揚聲器開孔設計。

至於機身背部,所有人的第一眼都會被這顆碩大的攝像頭模組所吸引,攝像頭必然是突起了,因此難免會讓人擔心正面放置機身磨花鏡頭玻璃,但以金色金屬包裹,顯得也非常精緻。另外後背有橫條紋路,但依然比較容易收集指紋。下方則是連接模塊的金屬觸點,所有功能化的模塊都是通過這幾個點迅速與機身連接。

外觀上,MOTO Z依然延續了MOTO 之前慣有的極客風格,在手機嚴重同質化、外觀千篇一律的當下,拿着MOTO Z的你無疑能夠一瞬間吸引其他人的目光,因爲它噱頭足夠足,並且也足夠風格化。

配置基本符合旗艦段位

2K分辨率屏幕、高通驍龍820處理器、4GB大內存,這些都是今年旗艦手機所必備的配置,MOTO Z也沒有落下。MOTO Z跑分在12萬+,能夠應付幾乎所有的手機操作需求。但值得一提的是,MOTO Z搭載的驍龍820的最高主頻爲1.8Ghz,而驍龍820標準主頻爲2.15Ghz,這也就意味着MOTO Z採用的驍龍820爲低頻版。在之前受到詬病的2600mAh電池容量也基本上能夠滿足正常中度使用1天,如果對續航要求較高,可以考慮購買2220mAh的摩電模塊。另外,MOTO Z支持5V3A的快充。

MOTO Z配備了正面指紋識別, 官方號稱達到0.09s極速解鎖。在使用過程中指紋識別成功率和響應速度都能讓人滿意,添加指紋的過程也非常迅速。

接近原生安卓的系統體驗

MOTO Z身上依然延續了之前MOTO所慣用的原生安卓系統的風格,但實際上是在安卓6.0.1的基礎上淺層次定製了聯想One UI,對國內用戶進行了一定的用戶習慣調整。界面設計遵循了“Material Design”的設計風格。

MOTO Z還帶有特色的MOTO 手勢、MOTO 顯示、MOTO 語音等功能。其中MOTO Z的手勢操作頗具實用意義,左右搖手機即可快速啓動相機、上下搖手機開啓手電筒等都會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經常使用,並且喚醒率幾乎達到100%。

拍照夜景欠缺但足夠優秀

MOTO Z採用了前置500萬+後置1300萬攝像頭搭配,前置攝像頭還專門配以自拍的柔光燈,後置攝像頭擁有F1.8超大光圈,支持激光自動對焦以及光學防抖技術,相機規格並不低。拍照功能方面,Moto Z提供連拍模式、全景模式、夜拍模式以及自動HDR處理。整個拍照成像乾脆,得益於F1.8的光圈,背景虛化效果非常好。但是在夜間或低光環境下快門調節過慢,這樣容易導致成片率下降。

模塊化:手機功能的再次延伸

在使用MOTO Z模塊化之前其實對這款手機的模塊化設計並沒有太多的熱情,因爲這個模塊化與谷歌所提的模塊化概念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它更像是搭建了一個配件平臺,提供了一個標準方案讓更多第三方開發者能夠圍繞這部手機開發出更多功能性的模塊,諸如手中拿到的JBL的音響模塊、哈蘇的攝像頭模塊或是投影模塊。

三款模塊的上手都非常簡單,一旦通過背部的接口連接成功,那就能夠立刻上手使用。但是這些模塊其實重量都比較足,厚度也遠超過MOTO Z本身,因此整個手機組的體積和重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呈現的效果確實並非是其他手機可以比擬的,先不說投影這個功能在其他手機體積中都無法做到,JBL的音響模塊呈現的功放音效也是達到了非常專業的層級,而哈蘇的10倍變焦甚至可以秒掉現在市面幾乎所有手機的變焦呈現效果。

在發佈會上聯想就曾許諾這些模塊可以支持未來三代手機,換言之,MOTO Z的外形已經是成熟版不會有大改動,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這些模塊會有更長久的生命延續。每個模塊其實售價並不算低,諸如大熱的哈蘇模塊售價已經接近一些國產手機品牌的旗艦機價格,因此這些模塊的意義並不能僅僅是對應到MOTO Z一部手機之上,而是依託於一個標準化平臺進而拉長使用週期。

小結

如果說MOTO Z真正吸引我的一點,恐怕不是那旗艦級的機身,而是那顏值並不太高但足夠極客化足夠與衆不同的外觀,在手機撞臉撞到跟雙胞胎一樣的當下,這一點就足夠讓我對它有良好的初印象。加上良好的續航優化和熱度優化,這部手機完全能夠滿足日常的需要。

因而真正留有懸念的反倒是模塊化的生意到底能不能走長遠。如果認真分析MOTO Z的模塊化你會發現它就是配件化,就好像iPhone能夠有外置拼接的攝像頭組等等。但是這個模塊又有着更加標準的平臺,能夠更加貼合手機本身,與手機融爲一體,如果有足夠多的優質第三方廠商進駐,相信這會大大提升MOTO Z玩法的豐富性。

[廣告]活動入口:

買美股,上老虎 - 超低佣金,每股只需1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