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臺灣三大方案 逾4成跳票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上路近5年,累積1405家企業回臺或在臺投資,金額來到1兆1945億元,成爲經濟部宣揚政績。不過,截止至9月底最新統計,有高達4成1廠商投資延誤。(本報資料照片)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上路近5年,累積1405家企業回臺或在臺投資,金額來到1兆1945億元,成爲經濟部宣揚政績。不過,截止至9月底最新統計,卻有高達4成1廠商投資延誤,其中3%甚至變卦中止投資。經濟部解釋,主要是缺工加上通膨影響。

因應美中貿易戰,政府從2019年推出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涵蓋「歡迎臺商回臺」、「根留臺灣」及「中小企業」等三大加速投資行動方案。藉由土地租金優惠、利息補貼0.5%~1.5%等,吸引廠商加碼投資。原本實施到2021年底,後延長3年至2024年底。

經濟部廣爲宣傳投資金額逼近2兆,但廠商計劃後續落實更爲重要,否則將淪爲「紙上談兵」。昨立委呂玉玲就在立法院關切三大方案進度,質疑其成效不佳,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證實,有3%廠商後來撤案。

根據經濟部統計,通過審覈1405家廠商中,共有530家,也就是38%申請計劃變更或遞延,另外有50家,比例3%,更撤案直接終止計劃。合計三大案共4成1廠商,未落實原定投資計劃。

對此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表示,已經覈准業者可延後1到2年,該所會給予協助,更已協調銀行不可「雨天收傘」,持續給予貸款展延。至於50家撤案廠商,自然得歸還借款期間的利息補貼。

爲何有那麼多廠商無法照投資計劃執行?投資事務所表示,遞延業者共有78%比例是因設備交貨或安裝延宕,其它則有市場前景不明、用地未符合需求等。

事務所強調,Covid-19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影響,通膨造成鋼筋建材等營建成本上升,廠商建廠成本負擔加重。更嚴重的是缺工,很多營建廠商甚至連報價都不來,剩下的跑去接較優渥的臺積電工程。

雖然廠商講好的建廠擴產大量延誤或終止,但事務所強調,以投資金額來說,仍有1兆6958億元落實,金額佔比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