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戰略專家:氣球是中共攻心戰術 測試美民衆恐慌反應

用最先進的F-22戰機去擊落一顆氣球,其實就是一場秀,目的在緩解美國民衆的恐慌心理。(圖

美國擊落中國高空氣球鬧得沸沸揚揚,這場「隱形戰機發射飛彈擊殺高空氣球」的大戲在全球引起熱烈討論。戰略專家認爲,這顆中國氣球並非用來偵察軍事設施或收集情報的裝置,而只是個測試美國人對外來事務入侵做何反應,也是中共稱之爲「三戰」的非武力攻心作戰項目之一。選擇用氣球對美國進行「三戰」並非偶然,歷史上美國民衆對天空的氣球特別容易恐慌,就像遇到飛碟一樣,這可能是美國社會特有的弱點。

美國知名戰略學家、海軍戰爭學院海事戰略講座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博士撰文分析稱,日前被F-22 猛禽戰機擊落的中國氣球可能不是氣象氣球,也不是間諜氣球,而是個測試用的氣球。它是中國對美國進行「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試驗工具。當然,氣球有可能同時也收集了地面上的軍事活動與相關情報,但這些都只是附加的收穫,畢竟它收集情報的效果沒有間諜衛星來得好。

美F-22 猛禽戰機擊落中國氣球后,海軍前往打撈殘骸準備進行分析。圖/美聯社)

霍姆斯說,如果判斷沒錯的話,北京在北美上空放氣球的主因是想了解它會引起美國政府、軍方以及人民什麼樣的反應。從後來在媒體和社交網路上引起的軒然大波來看,也的確就是這麼回事。這個中國氣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對美國人心理學的瞭解來加強其「三戰」策略,以法律、媒體和心理手段來塑造有利於自己的政治和戰略環境。

美國軍方掌握高空氣球穿越美國領空的報告在川普時期就有多起,但美國政府並不重視,這次是媒體報導後才引起美國社會的恐慌。圖爲打撈氣球殘骸的美國海軍。(圖/美聯社)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顯示,「三戰」是現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在資訊領域的對抗,是資訊化戰爭特點。針對敵軍、政府要員及民衆的思想和心理,採取輿論造勢、心理攻擊、法律鬥爭等作戰行動,配合武力以消磨和摧毀敵方抵抗意志,鼓舞己方民心士氣,用最小的代價達成戰爭目的。例如毛澤東曾說,「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熟悉戰爭對手不是隻計算船隻、飛機、坦克或工業能力,必須探究敵人的文化與社會等無形資產。

歷史上美國民衆對天空的氣球特別容易恐慌,就像遇到飛碟一樣,這可能是美國社會特有的弱點。( 圖/路透)

霍姆斯表示,假設你是北京,要設計戰略和戰術來威懾或脅迫你的主要對手美國,你就需要找出對手對外部刺激的反應。可能用一些看來甚至有點滑稽的事情─比如在衆目睽睽之下將比飛機小得多的飛行器送入美國領空─然後再衡量他們的反應。如果他們對不構成直接威脅的入侵反應過度,你就知道可以通過闖入美國人眼前來觸動敏感神經。一般美國人對共軍建造能殺死大量美軍的武器漠不關心,因爲感受不到,畢竟「眼不見,心不煩」。但是一旦有航空裝置進入美國人看得見的領空,他們會立即驚呼:「我的天啊!」

因此,霍姆斯認爲,美國民衆親眼見到氣球事件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如果你有辦法讓對方的人民感受恐懼,就能說服他們的總統按你意思行事。北京這麼做有個原因,可能是根本就懷疑以武力威懾西太平洋美軍改變不了華盛頓的戰略。

中國施放氣球穿越整個美國,猶如一場外星人飛碟飛臨美國事件,美國政府順勢將它搞成一場獵殺外星人來犯的路邊秀。(圖/美聯社)

這就是2023年中國高空氣球戰術的教訓。他說,這件事讓美國學會了一些事情: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中共永遠處於攻勢之中。未來美國領導人要把大國競爭時代的民衆情緒管理當作重要工作,才能應對中國的「三戰」。

以前美國的高空氣球也曾發生飛進中國領空被擊落的事件。1957年中國曾對外宣佈擊落了進入其領空的美國海軍間諜氣球,但是美國海軍聲稱它一個偏離航線的天氣實驗氣球。當時美國海軍懷疑氣球並非被擊落,而是偏航後墜毀,然後被中國人發現。在冷戰期間這類的傳言並不少見,只是通常雙方都保持低調,現在媒體力量太強大,政治人物反應必須更靈活。

另外一件則比較烏龍,1945年日本炸彈氣球讓美國人神經緊張,美軍紐約號戰艦有一次在美國近海發現天空有一個可能是日本炸彈氣球的球狀物,航母艦長下令將其擊落,一時槍砲齊響,但是打了很久都沒有命中。最後,一位路過的民用船隻船長告訴他們,天空那個閃亮的球體其實是金星。

按現在美國的氣氛,推測未來應言會有更多美國民衆在天空發現可疑的氣球狀物體,報案數目可望快速超越飛碟目擊報告,商業氣球廣告可能又會捲土重來,電影《千萬別擡頭》(Don't Look Up)說不定還能重新成爲網路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