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南海到底發生何事?陸媒喊「霸氣逼退美機」 共軍說話了

中共殲-11 在南海上空驅離美軍RC-135偵察機引起中美軍方相互指責,其實這類事件光是去年就有數十次之多。(圖/路透)

美軍印太司令部與中共南部戰區近日分別公佈了一段美軍偵察機與共軍戰鬥機在南海遭遇的影片,相互指責對方做出危險接近動作。美軍向戰略競爭對手派出偵察機收集情報的行動從未中斷過,也曾數次發生磨擦或意外事故導致人員傷亡。以目前雙方應對的戰術來看,再次發生擦撞事件幾乎是避免不了,未來恐怕要更有創意地設想應對方案,除了應對美軍偵察機,也得想好如何穩妥地應對大陸與國際輿論。

從雙方公佈的影片來看,美方RC-135偵察機執行任務時,遇上前來驅趕的中共殲-11戰機,雙方航道愈靠愈近,據稱最接近時僅有20英尺(約6.1公尺),這樣的距離對於航空器來說已是接近到會發生危險的距離,美方偵察機被迫改變航道做出閃避動作,畢竟空中是無法踩煞車,只要一陣氣流過來,或是飛行員目測距離稍有偏差,2架飛機就會發生碰撞。

2001年美軍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與共軍殲-8II戰機(圖)擦撞,導致殲-8II墜海,中方飛行員跳傘落海殉職。(圖/新華社)

這類事件最知名的就是2001年美軍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與共軍殲-8II擦撞,導致殲-8II墜海、EP-3受損迫降海南島的事件。經過談判後美方道歉並賠償損失,中方則釋放被扣留的24名美軍機組人員,並讓完全支解的偵察機由美方運回。此後在2014年發生類似事件,雙方於2015年在中美間簽訂的《海空相遇安全行爲準則》中新增「空中相遇」的附件,但幾乎沒什麼效果,2017年又再發生一次險些撞機事件。

2001年美中南海撞機事件是兩國建交以來最嚴重的軍事磨擦。圖爲擦撞受損的美軍EP-3偵察機強行迫降南海陵水機場。(圖/新浪網)

去年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偵察機也遭到共軍戰機以同樣方式驅離,次數多達數十次,美軍爲此指責共軍使用「不安全、不專業」的做法執行任務。根據西方國家偵察機的紀錄,共軍驅離外國偵察機使用的方法包阻擋航道、危險迫近、滾桶飛行等等,或像澳大利亞所指控中共軍機在偵察機前方施放干擾彈,導致澳方偵察機引擎吸入鋁箔碎片而損壞引擎葉片等等。

多年來中共對於美方與其盟友的軍機持續貼近偵察感到芒刺在背,但這些偵察機既未進入領空,也無法動用武器驅離,狀況有點像中印邊境的部隊,雙方已有不能動用武器的協議,因此在衝突中就動棍棒鐵叉。這3年來共軍戰機與偵察機持續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與穿越海峽中線,使用的與美軍是同樣的策略。

從這次公佈的影片上看,雙方軍機接近的速度很慢,共機既要迫其退讓,又要不傷及自身,除了技巧熟練,還需要勇氣。因爲確實是相當危險的舉動,過去也曾經發生機毀人亡的事故。採用這種臨界威脅的方式雖然危險,但確實有效。

不過中共軍方並不承認前往攔截的戰機使用逼迫的方式驅離美機,南部戰區發言人田軍裡說,「美方偵察機突然改變飛行姿態對中方跟監飛機向左擠壓、做出危險接近動作,嚴重影響中共軍機飛行安全。」這樣的說法在國際上的說服力實在不夠,畢竟前往攔截警戒的是速度較快、機動較靈活的中共戰機,有武裝的也是中共戰機,很難想像一架無武裝偵察機主動對戰鬥機進行危險的挑釁動作後再逃之夭夭。也難怪這種說法遭到挖苦,網民指稱這等於是「告訴全世界,戰鬥機要比RC135更笨拙,RC135更靈活,機動性能更好,這樣,美方惹事就是實錘了。」還有網民說 :「偵察機都可以碰瓷戰鬥機,可知這個戰鬥機拉胯成什麼樣了?」

中共殲-11以貼近航道方式逼迫美偵察機改變航線,是一種相當危機的做法,對美方只有威懾效果,但無法阻止其收集情報。(圖/中國軍網)

田軍裡在發表相關說法時,可能還不知道俄羅斯軍方的《塔斯社》已經就此事發出了相當詳細的報導。《塔斯社》說,從美國五角大廈發佈視頻顯示,12月21日,美軍一架波音 RC-135偵察機進入南海上空飛行並進行例行性偵察,中方派出一架殲-11戰機升空應對。殲-11飛抵美軍偵察機機頭的正前方進行攔截,2架飛機最近距離時,僅約20英尺,約合6米。

從報導內容看來,殲-11飛到美軍偵察機機頭前方,美方RC-135速度慢、機動性差,根本沒有機會、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去擠壓殲-11戰機。因此,引用《塔斯社》報導的大陸媒體纔會興高采烈地描述道:「相隔只有6米!這哪裡還是正常攔截,簡直就是一場驚險的空中拚刺刀。」「此次事件證明,美國軍機闖入中國周邊近海上空,中國軍人是敢於亮劍的,而且還做到狹路相逢勇者勝,最後霸氣逼退美方軍機,美軍偵察機飛行員嚇得魂飛魄散,深感大事不妙,只得倉皇逃竄。」這些帶着激情的愛國言論,與中共軍方的立場有時不合拍,反而引起更多的困惑。

美國空軍RC-135偵察機有強大的收集情報能力,常態性地在中國大陸南方沿海空域巡航,令中國有如芒刺在背。(圖/美國空軍)

既然這類的事件在近幾年已多不勝數,未來雙方再次發生碰撞的機率極高,共軍除要應對美軍偵察之外,也要細心應對中外媒體與網路輿論。美軍運用這類策略進行偵察已有數十年的經驗,在冷戰時期就經常派北約軍機在前蘇聯周邊偵察,其間雙方曾有不少摩擦。蘇聯解體後美國對俄羅斯重施故技,也發生過數次危險貼近與碰撞迫降事故。現在美國把戰略重心放在中國身上,既然雙方都無法完全壓制對方,通談判達成妥協來降低敵對氣氛應該還是比較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