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看過長津湖不過聖誕節 反美抵制洋宗教有無搞錯方向?

位於北京王府井的天主堂,是當地最知名的教堂,其聖誕節的活動在中國具有代表性。(圖/北京旅遊網)

剛過去的聖誕節在大陸與全球其他華人社區裡,一直是讓某些人感覺尷尬的節日。今年的聖誕節比起往來說也更特別,因爲中美關係陷入兩國建交42年來最嚴峻的時刻,大陸過往年年都有人在媒體與網路上呼籲不要過「洋節」,官方也經常參與中。而每回與美國關係緊張時,官方與民間抵制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動作更爲積極與頻繁,這種現象讓外來宗教在中國已不是宗教議題,如同其他經濟、社會、文化甚至藝術等所有議題一樣,全部都是政治掛帥之下的政治議題。

這些年來,隨着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與國際交流增加,年輕人崇尚洋派作風,紛紛過起了聖誕節,加上商業行銷推波助瀾,「過洋節」如同穿洋服一樣成爲年輕人的時尚。穿洋服與讀洋書一樣,長期以來是學習先進文明的象徵,過洋節則是經濟發達與對外開放後才形成的風氣。40年前大陸普通話裡有一組辭語:「洋氣/土氣」,前者指時髦與進步,後者則是保守與落伍,可見得那個年代裡「洋」是進步的象徵,當然,否則中國也沒必要批評判清朝的「閉關自守」,支持並讚揚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了。

雖然大陸官方不鼓勵過聖誕節,但商家們仍視爲刺激民衆消費的重要節日,做了許多過節的佈置來促銷聖誕節商品。(圖/美聯社)

而經過數十年改革開放與快速經濟發展,中國已追趕上世界進步國家的前列,對自身有足夠的信心,「洋氣/土氣」的對比式用法已非常少見。除了少數例外,官員們出席正式場合穿的是西式洋服、打着領帶、穿着皮鞋,只有在特定場合──例如視察軍隊、部份中共黨內會議或是宣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政府官員會穿着最具「革命」象徵的「毛裝」,但同樣一襲套裝在臺灣稱「中山裝」,也有人稱它是「列寧裝」,從當年「聯俄容共」時代就從前蘇聯傳進中國,嚴格說也算是「洋服」之一,但就像用慣了洋人的「陽曆」後,陽曆也不「洋」了。

中國開始與西方交流後,清朝時期的義和團幽靈仍不時地擾亂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五四運動時期反帝國主義,也有人拿着剪子上街剪掉別人穿的洋服與女人燙卷的頭髮,做這種事的人嘴上叫喊着愛國口號,心裡卻有着極陰暗的私慾。多年來政治上的鬥爭,更經常煽動這種狂妄的地痞流氓思想,並美其名爲發揚傳統文化與抵制西方文化入侵,將社會生活中的亂象全數歸咎於西方文化,講得中國自古以來一直都如天堂般地美好。

中國每次與美國關係緊張時,官方與民間抵制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動作更爲積極與頻繁,但抵制美國爲何要抵制聖誕節?道理很難說得通。(圖/美聯社)

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也經歷了多次這種風暴,一部份源自於中共黨內意識形態的爭論,在鄧小平「不爭論」與「黑貓白貓論」成爲共識後,意識形態的爭吵暫時消弭;另一部份則來自於國際對華形勢的變化,則不斷地衝擊中國容納吸收外來文化的包容力。這些衝擊有一部份針對日本,主要是對日抗戰的歷史問題,其他絕大多數的風暴來自於對美國關係,涉及事件包括銀河號事件、對臺軍售、臺海導彈危機、誤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南海衝突、貿易糾紛乃至於這一年多的中美兩國戰略競爭。

不過,中國人反日的時候主題與邏輯清晰而明顯,手法通常是延用五四運動時期的「抵制日貨」,但在反對美國時,除了麥當勞、肯德基之外,除非政治事件涉及特定企業,一般不會抵制美國貨,這是比較奇特之處。而這次因爲與美國關係惡化,竟又拿出多年來經常討論的聖誕節來抵制,還有官方積極參與,更是讓人覺得奇怪。過聖誕節的基督教既不是美國人創立的,也不是源自於美國,而是源於巴勒斯坦,天主教的教廷也不在美國,因爲痛恨美國人而禁止過聖誕節,理由實在講不通。如果說是要抵制所有西方國家而抵制聖誕節就更屬無理,現在跟着美國壓制中國的西方國家除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之外,其他多數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的是極爲理性與溫和的態度,更不該因爲與美國鬧翻就與所有西方國家爲敵,否則不就正好上了美國人的圈套?

今年香港聖誕節的氣氛還不錯,但很多當地人懷疑,未來中國與美國關係繼續惡化,香港的聖誕節活動不知會不會被視爲違反《香港國安法》。(圖/路透)

再者,現在中國過聖誕節的除了基督徒之外,大多數過聖誕節的都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源自於西方的節日,連一點點宗教的意義都談不上。如同網路上的討論所說,它已經成爲浪漫的、青年男女約會與求愛的情人節,以及與朋友們聚會歡樂的日子。因此除了在教堂裡的聖誕節活動之外,幾乎所有的以聖誕爲名的活動都沒有哪怕是一點點的宗教影子。

因此,反美不能反西方,反美也不必反聖誕節。過來自於別的國家的「洋節」,也不會妨礙弘揚中華文化。其實媒體與網上輿論那些反對過聖誕節,哪有在乎什麼中華文化?有些網民只會把186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城併火燒圓明園的日期竄改爲聖誕節前後,大概認爲這樣造假可以多獲得一些無腦小紛紅的按贊支持。

有些愛國小粉紅在網上鼓吹「看了長津湖,不過聖誕節」,引來不少批評,認爲這種愛國方式太「狡黠」了。(圖/長津湖劇照)

也有人貼出謎因說「看過《長津湖》,不過聖誕節」,被網民批評是「狡黠」的愛國方式,因爲他們既想標明他們多麼愛國,又不想付出任何代價。他們決不會說看了《長津湖》,永遠不坐波音客機,或永遠不用電腦,因爲這樣愛國代價太大了,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對這些宣揚不過聖誕節的政治投機份子,建議他們放過藉着洋節約會的青年男女們,做爲中國大陸的愛國青年,或許應該在聖誕節隔天12月26日前往湖南韶山去瞻仰毛澤東故居──如果他們知道這天是毛澤東的冥誕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