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美盛產天然氣 核電仍佔近2成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包括盛產天然氣的美國,自己都仍然保有19%的核能發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前天直言,天然氣市場價格受到國際強權操控,廿年來一直來起伏激烈,價格波動幅度超越石油;「說是俄烏戰爭造成價格起伏,只有一半道理」,「另一半是責任,這個責任是想規畫天然氣發電佔臺電達百分之五十的人,難道沒有注意過國際價格趨勢嗎?」

童子賢說,世界各國,忌憚天然氣價格高昂且起伏很大,不敢將天然氣規畫爲主要能源,包括盛產天然氣的美國,自己都仍然保有百分之十九的核能發電。他認爲,臺灣能源規畫者必須重新深思核能的低碳、廉價、韌性等優點。

童子賢也點出天然氣三個缺點:一是排碳與燃煤同樣很嚴重;二是成本高昂,價格起伏比石油大,石油價格起伏很少達三倍,而天然氣一遇歐洲冷冬預測就三、五倍的在漲價,因此曾被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德國總理蕭茲批評是無良商人,美國總統拜登也曾批評說天然氣商人「賺得比上帝還多」。

第三個缺點是天然氣難以大量儲存,因此臺灣安全存量有限。「不一定需要真的發生戰爭,只要離岸數百公里海上封鎖,所有一週一次運載天然氣的船不能靠近,十天左右,臺灣發電的天然氣就會用罄」。

童子賢過去一年來針對核能議題發表多次言論,去年三月自嘲吃了「誠實豆沙包」,指出臺電加上中油的虧損已超過國防預算,應檢討能源政策。甚至公開場合出示臺電公告的即時發電量,指政府重押綠能「賭太大」,臺積電的晶圓製造與中鋼的鍊鋼高爐,都需要穩定的電力,若陰天沒太陽就停電,晶圓製造與融化的鋼都會報廢在生產線上。

「臺電虧損,經濟部說這是俄烏戰爭導致價格暴漲,社會大衆含含糊糊就混過去了。」但童子賢指出,「這個虧損跟能源的長期決策有關。就像家裡長期燒妙管家小瓦斯罐來煮菜,一年下來會發現燃料價格是好幾倍」。

童子賢說,將天然氣發電比重拉高,是財務災難的開始,現在面臨二○二五年要繼續關掉核三,具體實現非核家園,表面上理想性很高,但是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佔據廣大國土,而且天然氣與綠能價格超過核能一至二倍,而煤炭空污嚴重。整個發電的能源選項,使得用電的價格、品質、排碳、韌性都進入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