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宋莊村發現一座老糧庫,數十座糧倉保存完好

新京報訊 據“北京通州發佈”微信公衆號消息,日前,通州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調查隊來到宋莊鎮宋莊村開展文物“四普”走訪調查工作,發現了建於1953年前後的一座糧庫,糧庫內有糧倉數十座,規模較大,保存完好。

圖/“北京通州發佈”微信公衆號

據瞭解,通州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於2023年11月開始,分三個階段完成全區不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工作。

今年5月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開展實地調查工作,主要針對通州區2007年文物三普時公佈的236處不可移動文物保存情況進行復核,逐村、社區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清查,對新發現文物進行調查、認證、登記工作。實地調查階段計劃於2025年5月前完成。

此次選擇不可移動文物種類豐富的宋莊鎮作爲“四普”實地調查走訪試點,對宋莊鎮五個行政村開展了走訪工作。

宋莊鎮包含有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建築等六大類不可移動文物的全部科目,走訪工作以口述座談的形式展開,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對熟悉本地歷史文化的老人、烈屬、村書記等進行採訪,結合“四普”標準及歷史實際深度挖掘新文物線索。

座談過程中,被訪者表示1953年前後,宋莊村建設了一座糧庫,糧庫內有糧倉數十座,規模較大,保存完好,同時在宋莊村還有一座小院,有着較長的紅色歷史。根據線索,通州區文物普查調查隊隨即前往實地察看,確定規模和現狀後,對新發現文物線索進行了記錄。

通州區文物普查調查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實地調查對於文物普查工作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這爲之後的數據收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希望在文物普查工作開展過程中,發掘更多的村落文化和歷史。

未來,調查隊將在更多史料記載及歷史價值基礎上,使用RTK、“四普”手持終端等設備進行詳實的現場數據採集繪製工作,進一步拓展通州區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夯實歷史文化底蘊。

編輯 劉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