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愈演愈烈 萬基時代基民遭遇“選基難”

公募基金迎來萬基時代,基金投資者“選基難”問題日趨凸顯。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公募基金數量、規模已從2018年底的5153只、12.9萬億元,增長至最新的11471只、27.35萬億元。以此計算,近五年來,公募基金總規模增長超111%。與此同時,大量基金淪爲迷你基金,超萬隻基金中有1262只產品規模不足5000萬元,佔比達11%。

萬基時代基民“選基難”

高速發展之下,公募基金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凸顯,這種同質化不僅出現在被動指數型產品中,在主動管理型產品中也普遍存在。Wind統計顯示,包含“醫藥”、“新能源”、“價值”等關鍵詞的主動權益基金分別有48只、50只、200多隻。

在受訪人士看來,基金產品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一方面是行業從快速發展走向高質量發展所經歷的必然過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實際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待解難題。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王蕊從投資端分析,產品同質化現象激增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國內基金的投資風格呈現出對成長股的顯著偏好,投資風格上非常趨同;二是國內能夠提供機會和潛力的公司相對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基金也會扎堆、抱團、在相對有限的股票中尋求投資機會。

天相投顧評價中心表示,導致基金同質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競爭。隨着競爭愈加激烈,基金管理人爲了更多地佔有市場份額,往往傾向於對所有產品線都進行佈局;而在同類型基金中,基金管理人往往也會發展不同風格、策略的產品,這必然導致市場上各基金類型與策略的擁擠。

另一方面,管理人爲了擴大規模,也有可能採取不合理的基金髮行策略。國內一直存在“重首發,輕持營(持續營銷)”的現象,基金管理人可能傾向於讓基金經理髮行多隻同策略的產品,導致同一基金經理管理多隻相似的產品。

此外,追熱點、追高點發行產品現象也時有發生。比如當市場出現受關注的概念時,相關主題基金往往也會扎堆發行。而爲了提高規模,管理人也可能選擇在市場過熱時儘可能多地發行產品,這種集中發行也必然造成策略或賽道的擁擠,導致同質化現象。

某業內人士表示,“這並不全是基金公司的原因,和渠道方也有很大的關係”。一般而言,產品最好賣的時候就是在行情高點。基金公司基於股東、管理層、銷售部門考覈的壓力,會一擁而上。渠道也是一樣,如果A銀行選擇高點不賣,B銀行也會賣,客戶會流失到B銀行等。

“適當的同質化競爭有利於行業優勝劣汰,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但過度的同質化加劇了投資者的選擇風險,也可能帶來惡性競爭,並給基金管理人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增大行業內耗。”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汪璐表示,基金管理人在產品線設計時需要找到平衡點,可以通過深入市場調研、確立品牌定位、加強投資研究、開發創新產品等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推動差異化發展

面對激烈的大資管領域競爭、愈演愈烈的產品同質化趨勢,以及複雜多變的市場情況,如何立足自身所長進行產品的差異化佈局,滿足持有人多元化需求也將是基金公司需要攻克的難點之一。

從結構來看,萬隻公募基金產品中,權益基金數量最多,佔比近六成,但產品管理規模不足25%;其次是債券型基金有3400多隻,規模佔比達32.1%;僅300多隻貨幣基金,規模佔比超四成。

“想要追求差異化,最應該重視的是持有人的體驗,不重視持有人體驗的創新就屬於僞創新。因此基金管理人應該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努力設計對投資者更加友好的產品結構,比如目前市場上發行的浮動費率基金就是很好的嘗試。”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表示。

此外,基金管理人還應客觀分析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市場格局,注意揚長避短。比如在優勢投研領域持續深耕,不斷提高自己在行業中的“護城河”,或者努力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增強客戶認可度。

王蕊也表示,產品創新需要了解投資者的需求、投資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監管環境的變化,避免跟風佈局熱點產品,這類產品雖然短期可以增加規模,但市場熱點退潮之後,給投資者帶來的是業績下跌、規模縮水或清盤,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與其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不如持續提升公司的投研實力,爲老產品的業績賦能,也可以實現規模的有機增長。

華南某中小基金相關人士表示,依靠新發基金擴大市場份額,並非中小型公募機構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路徑。如果基金產品“長不大”,又要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維持,這對公司經營反而會造成一定的拖累。

把合適產品

推薦給合適投資者

公募基金行業的宗旨是“受人之託,代客理財”。作爲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隨着居民投資理財需求不斷增加,公募基金應該以投資者利益爲核心,根據客戶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推薦合適的基金產品,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應牢固樹立以投資者利益爲核心的營銷理念,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踐行“逆向銷售”。這也提示基金管理機構作爲專業管理人,應該科學把握基金髮行節奏,勇於“逆向銷售”,避免短期行爲,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財富管理時代,基金投資應服務於投資者的中長期投資目標,以適當性和資產配置爲起點,充分了解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投資者。比如追求長期增值且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偏股型基金;追求低波動以及回撤較小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債券型基金。”王蕊表示。

她還表示,理論上在低位買入基金並拉長持有周期可以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但由於市場擇時相對比較困難,而且勝率難以持續。通過組合構建的方式可以實現基金分散風險的目標,如偏股基金中搭配一些債券型基金,如果短期股票市場相對偏弱,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投資者的獲得感。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進一步補充,公募基金行業還應更重視投教工作,尤其是應該把重點從銷售轉移到投教上。只有讓投資者真正樹立正確的資產配置理念,才能避免出現“追漲殺跌”等嚴重損害獲得感的投資行爲。讓投資者真正獲得收益,才能使其相信基金投資。

此外,公募基金管理人應該增加信息披露。對於投資者重點關注的方面,比如產品運行策略等,基金管理人可以適度增加一些信息披露,這一方面有助於投資者增加對產品的瞭解,也有助於樹立基金公司良好的行業形象。只有投資者真正瞭解其所投資的產品,纔會增強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