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吃掉 首季實質薪資連3年負成長

主計總處10日發佈,1至3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爲4萬6030元,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3099元,年減0.09%,連續三年同期都是負成長。圖爲民衆在賣場內挑選商品。(趙雙傑攝)

通膨怪獸吃掉薪資漲幅!主計總處10日公佈最新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1至3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爲4萬6030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5%,總薪資亦增3.24%;不過,考量第1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爲2.34%,將通膨因素考量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9%,若拉長時間觀察,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3年負成長。

新冠疫情爆發、俄烏戰爭等影響,全球皆面臨糧食、原物料上漲的壓力;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近年來基本工資都有調升、企業也跟着調薪,經常性薪資持續成長,不過,物價顯然仍偏高,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

根據統計,今年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年減0.09%,連續3年負成長,若攤開111年、112年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則分別年減0.13%、0.40%,不過,今年實質總薪資平均爲6萬7662元、年增0.88%。

人力銀行調查顯示,通膨壓力下,有高達92%受訪上班族認爲,薪水根本不夠用,其中,外食月開銷平均落在8412元,約佔月薪的18%,晚餐變貴最有感;人資專家楊宗斌認爲,受僱員工要對加薪兩字「有感」,是要提升「實質購買力」,例如「通膨警戒線」爲CPI年增率2%,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萬6030元估計,企業方面至少要「齊頭式」調高月薪900元以上,才能抵消掉物價的漲幅。

不過,第1季實質總薪資仍正成長,陳惠欣分析,我國內需服務業暢旺,年終、獎金髮放較佳,推升總薪資表現,今年第1季平均總薪資爲7萬2263元、年增3.24%,創108年以來同期最大增幅,實質總薪資年增率0.88%,亦爲近6年來同期次高水準。

人資專家認爲,當企業對景氣前景不確定時,通常會以獎金髮放方式取代正式的加薪,因爲經常性薪資加上去後,企業主就不能反悔了,發獎金是彈性調整的方式。

以主計總處調查的行業別來看,今年第1季旅行及相關服務業總薪資大增11.57%最驚人,金融保險業也有10.3%的成長動能,住宿業總薪資年增8.27%則緊追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