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北大教授的一番話後才懂,比謀生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謀幸福

能讓孩子這一生行穩致遠、幸福順遂的,或許並非金榜題名、榮譽加身,而是一顆強大的內心。

因爲感悟幸福是一種能力,需要父母用心教給孩子。

作者 | 番茄媽

前幾天,《十三邀》節目許知遠對話北大教育學院教授林小英,談論“教育內卷”的話題,引發熱議。

節目一開始,許知遠和林小英來到一所縣高中,跟着他們感受了一天的學校學習。

一堂英語課40多分鐘,和孩子們一起坐在課堂上的兩人卻在聽到下課鈴的一刻如釋重負。

當許知遠問,他們會看美劇來學英語嗎,老師笑笑說,除非我課堂給他們放,否則他們沒時間看。

孩子們穿着統一的迷彩服,“自願”參加軍體課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室門口掛着用來打卡上課的電子屏,上面還記錄着包括“沒拉拉鍊”等紀律問題。

校園衛生有專門的物業負責,爲的是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學習。

整個學校的氛圍都十分壓抑。

節目裡,面對一位學生“國內教育是否真的太捲了?”的直白提問,林小英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

這個簡短有力的迴應,背後是無數個被題海淹沒的日日夜夜,更道出了無數學生、家長,乃至教育工作者的心酸。

她還講了一段很有力量的話:

聽完如同當頭棒喝。

作爲父母,我們總是在內卷,是因爲我們希望孩子將來能夠賺錢謀生,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慢慢地,我們忘了當初出發的目的,眼裡只看到孩子的成績,卻沒告訴他如何幸福,讓孩子的人生成了苦役。

其實,比謀生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謀幸福。

想讓孩子謀取一生的幸福,父母不妨教會孩子做這8件事。

很多孩子的世界只有學習、作業,課餘時間也都在虛擬世界中游戲、上網、社交。

這很容易讓人的內心變得枯竭,找不到努力的意義。

興趣愛好,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讓他在枯燥平淡的生活中療愈心靈,獲得快樂。

一個有愛好的孩子,他的生活必然是鮮活的、生動的,他的精神也必然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紀錄片《小小少年》中,有一個叫殷然的男孩,特別喜歡研究昆蟲。

對於兒子這個小衆的愛好,殷然的父母並不覺得怪異,反而表示尊重,支持他在家裡養了200多隻昆蟲。

就像那句話說的:

“當你的人生有一個愛好,你永遠不會孤單,不會絕望,這真的很寶貴。”

當孩子有一個能長期堅持的愛好,便可以抵擋人生中的大部分虛無和孤獨,這樣的人生很難不幸福。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離不開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

孩子的未來,不僅需要琴棋書畫詩酒花,還需要柴米油鹽醬醋茶。

來自麗水的小男孩宸宸才6歲就擁有一身好廚藝。

荷包蛋、煲仔飯、雞蛋餅、青菜面、雞蛋灌餅......簡直無所不能。

能夠培養出這樣的“廚師小暖男”,完全來自於宸宸媽媽的有意引導。

她希望做飯能夠成爲兒子未來的生活技能,更能成爲治癒他人生的力量。

是啊,香氣撲鼻的飯菜,歡聲笑語的氛圍,言笑晏晏的家人,這一刻,所有爲生活打拼的委屈都會被治癒。

廚房教育,其實是一場愛的教育: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能辜負。

孩子越早理解人間煙火氣,就越早感受到幸福。

皮爾斯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裡,詮釋了友情最好的樣子。

13歲的女主角美美有三個最好的朋友,她們每天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小秘密,一起追星,共度了太多快樂的校園時光。

美美平常成績優異,朋友們會真心稱讚她,爲她鼓掌。

美美考試沒考好,被父母數落時,朋友們也會第一時間安慰失落的她,給予她強有力的支持。

哪怕發現美美變成嚇人的怪物時,朋友們也依然站在她身邊守護“你是最棒的,美美!”

朋友給予美美的溫暖與支持,讓美美的青春雖有煩惱和叛逆,但一直都能樂觀、向上,積極地生活。

告訴孩子,不要只顧埋頭學習,在感情最純粹的年紀多交幾個知心好友。

他們會在你心情低落時鼓勵你,安慰你;在你遇到困難時幫助你、支持你。

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可以向他們傾訴,哪怕他們什麼話都不說,安安靜靜地聆聽,也會給帶來滿滿的情緒價值。

沈華清教授說:

許多孩子被困在籠子中,缺乏真實的生活經歷,這很容易讓人的內心變得匱乏。

而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心靈療愈所。

“中國榜樣家長”劉稱蓮曾自曝:

她從小就帶女兒去大自然,讓女兒在林間觀察花草樹木,看螞蚱打架、昆蟲交尾。

帶女兒去登高爬山,讓女兒感受歷盡千辛萬苦登頂後,那種滿目遼闊的震撼和喜悅。

和大自然接觸的越多,心靈就會越寬廣,人生也會更加開闊。

有空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多出門轉轉,不管是小區附近的公園,還是出遠門爬山看海,都可以讓身體得到放空,讓心靈得到治癒。

《小王子》裡說過:

所謂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而正是這個不同,會讓人覺得生活熠熠發光,充滿希望,也讓人心甘情願爲了這一刻的美好,去努力和創造。

尹建莉老師曾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從女兒圓圓兩歲開始,她就會在聖誕節前夕偷偷將小禮物藏在女兒牀頭。

女兒每次都欣喜萬分,她便告訴女兒這是聖誕老爺爺送的。

後來每年快到聖誕節,女兒都會對聖誕節滿懷期待。

等圓圓大一些,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媽媽的心意。

但她仍舊對聖誕節充滿着憧憬和幻想,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被重視的幸福。

多年後的圓圓,也學會了爲自己在乎的人制造驚喜:

好朋友生日的時候,她會悄悄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

爸爸忘記媽媽的生日時,她會偷偷以爸爸的名義給媽媽送花......

孩子在有儀式感的家庭長大,未來自然而然也會成爲一個有儀式感,懂得愛與感恩的人。

一個人想要感受到幸福,就要多去靠近美好的事情。

生活處處存在美,我們要引導孩子去發現美、創造美。

前段時間,“帽衫女孩”牛牛爆火,她會形容自己的帽衫:“顯得很忠誠,像謝夫涅”;

也會形容頭上撿來的花:“這是免費的美麗”;

牛牛之所以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是因爲父母從小就帶她出去玩,或許是漫步公園,或許是探索街頭巷尾。

他們會細心的解釋一朵花的名稱, 也會耐心講述一個古老建築的歷史。

這些溫柔的引導和細緻的解釋悄悄地融入了牛牛的思想之中,豐富了她的視野,也啓迪了她的心靈。

其實,路邊的一束花,草叢中的一隻蝴蝶,日落時的一抹晚霞……都足以讓孩子駐足觀賞。

只有善於發現生活的小確幸,捕捉生活中不經意間的小美好,才能對生活充滿無限的熱情。

“還記得“天才小畫家”Dora嗎?

她今年才10歲,因爲浪漫、純真、富有想象力的“圖畫日記”,在網絡上擁有大量粉絲。

Dora的媽媽Doris大學就是學美術的,有了女兒後,她不僅帶着女兒一起畫畫,還帶女兒認識了許多藝術家。

平常只要有空,她會陪女兒去各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看大大小小的藝術展。

女兒在藝術氛圍的浸染下,天賦得到了極大發揮,每天活得充實又快樂。

如今,Dora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還收到了不少導演的邀約,希望Dora可以畫一些電影海報。

其實,不管是提高孩子的幸福感,還是涵養孩子的靈氣,父母都應該抽點時間,陪着孩子聽會兒音樂、看看電影、逛逛畫展。

這種由藝術帶來的心靈滋養,無疑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之一。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困難,這些都需要我們付出努力、耐心和毅力去克服。

然而,長時間的奮鬥和付出,很容易讓我們感到疲憊和失落。

每當我們完成一個小目標時,我們可以給自己設置一些小獎勵。

也許是一束鮮花,也許只是一餐心儀已久的美食,也許只是一個小物件……

這份禮物,可以在給自己帶來愉悅和滿足的同時,也激勵我們走向下一段更好的旅程。

就像王爾德所說:

“要想過得快樂,就要給自己找點兒樂子。”

人生是漫長的,偶爾的小獎勵,會給自己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曾提醒中國父母:

我們現在最該給孩子的,不是吃苦的能力,是幸福的能力。

父母不要以爲愛孩子,就一定能讓孩子幸福,真正的幸福,是給孩子提供適宜成長的空間、環境,讓孩子自己創造。

讓生活成爲生活,讓生命成爲生命,讓孩子親自去感受路途中的風景和美好。

人生這條路本就沒有固定的方程式,也沒有特定的意義,而你能賦予它怎樣的意義,它便有怎樣的生機。

點個贊吧,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心裡有愛,眼裡有光,臉上有笑,一生幸福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