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懂話”的女理髮師爆火!有人排隊8小時找她剪髮……本人發聲

說到理髮,每個人都有“失敗”經歷吧?要麼是髮型和想象中的差距太大,要麼是理髮師的理解有誤。有網友吐槽“沒人能笑着從理髮店走出來”。

最近,名叫“髮型師曉華”的賬號突然爆火,這位髮型師會仔細聆聽顧客想法。網友們說“聽得懂話的理髮師終於出現了”,還有網友強烈建議她“全國巡剪”。

“曉華”本名李靜,在湖南懷化與丈夫共同經營一家理髮店。她的手藝究竟有多好?又是如何理解並實現顧客需求的?

“剪完連眼神都自信了”

李靜今年33歲,她與丈夫共同經營的理髮店名叫“靚點”,如今已經開了11年。這家理髮店面積僅有二三十平方米,卻寄託了她對生活全部的理想。

作爲理髮師,李靜善於解讀每一位顧客的要求。她能領會“保持原樣吧”“整體短一點”“兩邊短一點”等訴求,並且給對方剪得精精神神。

面對“你看着來,怎麼好看怎麼剪”這種“魔鬼”需求,李靜也有辦法——剪的過程中商量着來就行了。

今年2月,出於爲店鋪引流的目的,李靜開始嘗試拍短視頻。意料之外的是,僅一個月左右就出了一條爆款。這增強了李靜的信心,她發現“原來這條路是可以走通的”。

李靜的視頻中沒有營銷話術,也不賣弄專業術語,卻讓人“看了就停不下來”。每一個被李靜用剪刀“伺候”過頭髮的人,都會變得不一樣,“剪完連眼神都自信了”。

贏得口碑的密碼是“溝通”和“理解”

在李靜看來,贏得口碑的密碼其實很簡單,就是“溝通”。比如有顧客拿照片來讓她照着剪,她會先告訴顧客,自己只能做到有點類似,剪不成一模一樣。如果對方同意,就可以開始剪,“不同意的話,肯定要先說清楚我能剪出什麼效果。”‍

除此之外,重要的還有“理解”。面對形形色色的顧客,李靜可以第一時間意識到對方的本質需求。比如那些“只剪一點點”的顧客,李靜會先確認對方的剪髮頻率,如果對方一個月剪一次頭髮,她就會按一個月頭髮生長的長度去剪,“大概是小拇指一小節的一半”。

李靜說,她也有過“聽懂了但做不到”的階段。最開始的時候,丈夫不讓她上手給顧客剪頭髮,她只能在一邊配合,但就這樣看着、學着,凡事多留心,李靜逐漸自學成才。

“我會繼續剪頭髮”

李靜火了之後,不少網友注意到,李靜的直播間觀看人數有時會超過十萬人。有網友發現,不只普通網友在看剪髮直播,還有全國各地的“Tony”在組團觀看直播“偷師”。

理髮店裡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有人專門從外地趕過來,排8個小時的隊,就爲了見識下她的手藝。還有很多同行跑來“進修”,不但跟着她學剪頭髮,還“交作業”。

雖然出名了,但李靜理髮的價格依然是男士30元,女士45元。因爲精力有限,她只能把顧客控制在一天30人左右。李靜直言,雖然現在很累,但也很開心。

面對讚美,李靜表示,自己的技術並沒有多好,“只是少一些失誤”。李靜不建議大家專程來找她剪頭髮,但她歡迎大家來美麗的懷化旅遊,在這個前提下,可以“順路來剪頭髮”。

被問及對未來的計劃,李靜表示,將未來握在持剪子的手裡,是一件很踏實的事。認真將每位顧客的要求聽進去,讓大家滿意。她用一種理所當然的語氣回答道:“將來的打算嗎?剪頭髮啊!”

【媒體評論】

“人民理髮師”曉華火在返璞歸真

澎湃新聞發表評論指出:

人們對李靜的熱捧,熱度之高令人有些難以想象。顧客在店外排起了長龍,衆多網友呼籲李靜“全國巡剪”。懷化當地還在理髮店前提供免費礦泉水、免費盒飯,安排志願者提供懷化文旅相關諮詢服務,甚至推出了遊客憑理髮店“打卡照”可免費遊覽景區的服務。不誇張地說,李靜以一己之力助推着當地文旅產業。

李靜之所以出圈,首先源自於她的手藝,許許多多的顧客都“笑着走出了理髮店”。對於一些非常模糊的甲方要求,她都能恰到好處地拿捏,這也是網友評價“聽得懂話”的來源所在。

當然,手藝並不是全部,人氣還來自於李靜整體的職業氣質。她的打扮造型樸素,和丈夫一起經營理髮店十多年,連店名都透着一股“返璞歸真”的味道——靚點理髮店。店面簡潔大方,收費也很親民。這些平平無奇的觀感,疊加化腐朽爲神奇的手藝,才讓她顯得如此與衆不同。

更關鍵的是,這些和人們熟悉的所謂“高端理髮店”形成了鮮明反差——一個生僻字疊加外文的花哨店名,“創意總監”“首席造型師”之類炫人眼目的名頭,到處是產品推銷、預付辦卡甚至突然跑路的套路,動輒三位數甚至四位數起步的價格等等。還有一些天價理髮店,屢屢成爲社會熱點新聞。

此外,也有報告顯示,2021年,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美容美髮門店平均客單價已經分別達到了263.1元/位和260元/位,三、四、五線城市分別達到了211元/位、170.7元/位和157.5元/位。理髮越來越貴、套路越來越多,已經成了一種普遍印象,這讓很多人感到厭倦。

李靜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一種期待:人們希望生活服務可以樸實一些、純粹一些,迴歸服務的本義——傾聽消費者的心聲,用質量去征服消費者,而不是用天花亂墜的營銷話術去套路消費者。

不過,人們的弦外之意恐怕不僅僅在於美髮行業。近些年,服務市場涌現出的“曉華”式的人物也並不少。比如,活躍於北京高校圈的“鵝腿阿姨”,南京“10元咖啡阿姨”等,一些小商販、個體戶憑藉自己的真誠和拼搏在互聯網上走紅,人們交口稱讚。

無論如何,李靜也只有一雙手,她不太可能真正滿足萬千網友的需求。人們之所以熱捧她,也不見得是真的指望讓李靜爲自己理一次髮。人們其實是以自己如同行爲藝術般的互動形式,去致敬一種樸素的勞動精神,試圖去重塑顛撲不破的道理——努力生活、踏實打拼的人,就應當得到善待。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輻射範圍非常有限的小商販、個體戶,出圈到了這個程度,頗有點難以理解。但換個角度看,這也並不奇怪:爲他們點贊,何嘗不是爲自己加油呢?努力就有回報,踏實終會被看見,我們每一個人不都在期待着這樣的生活邏輯嗎?

和這些人物共鳴,終究是我們寄託社會關懷的一種方式。

(來源:央視新聞 澎湃新聞 新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