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兵紀事》下卷|和平歲月:京九篇

作者:冉淮舟 | 圖文統籌:李武兵

冉淮舟:

曾任鐵道兵文化部創作組組長、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教授,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37年11月生於河北省高陽縣舊城村。童年是在冀中平原抗日遊擊戰火中度過。1951年初在家鄉小學畢業,插班考入省城保定一中,開始愛好文學,練習寫作。1956年考取南開大學中文系,1961年畢業後相繼在天津文聯、鐵道兵、解放軍藝術學院從事文學編輯、創作、評論和教學工作。出版作品有長篇小說《不容進犯》《綠的田園紅的血》、散文集《彩雲》《農村絮語》、詩集《鄉情》等計四十餘部。

《鐵兵紀事》下卷|和平歲月:京九篇

根據軍隊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鄧小平提出裁軍一百萬,被裁減的部隊就包括鐵道兵。

1982年3月26日,由胡耀邦主持的辦公會議,認爲鄧小平關於撤銷鐵道兵建制,把人員併入鐵道部基建隊伍的意見是正確的,完全同意。軍委辦公會議、國務院都要堅持貫徹鄧小平的意見。會議並要求餘秋裡、劉建章把書記處的意見轉告呂正操,指出他長期堅持鐵道兵的意見是不對的,缺乏全局觀念。

不久,鄧小平再次指出,撤銷鐵道兵決心已定,不說二話。楊尚昆也在一份文件的批示中寫道:“我意儘快辦好鐵道兵的移交工作,拖下去不好。”

呂正操文化大革命前任鐵道部部長,兼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文革”中,以監護審查名義,他被非法拘留、關押達七年之久。復出後,沒有再回鐵道部,1975年8月,擔任鐵道兵政委職務。作爲鐵道兵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呂正操非常瞭解這支部隊的精神面貌,因此在鐵道兵的編制問題上,他曾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提出自己的主張,即把鐵道部的工程局都改爲鐵道兵,因爲鐵道兵具有嚴明的組織紀律性,便於統一指揮,吸收鐵道部的基建隊伍,可以加強自身的技術力量。當鄧小平提出要減部隊,他也同意裁減鐵道兵,向中央軍委提出建議,仍保留鐵道兵屬軍委序列,恢復鐵道部對鐵道兵在業務、技術上的統一領導。

最後,中央還是決定撤銷鐵道兵,併入鐵道部。

1982年4月,呂正操主持鐵道兵常委會議,建議中央軍委、國務院在鐵道兵的撤銷命令中,說明鐵道兵部隊是好部隊,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爲黨爲人民都做出很大貢獻。鐵道兵的歷史是一部光榮的可歌可泣的歷史。

當撤銷鐵道兵的命令正式下達後,在鐵道兵機關禮堂,召開機關幹部大會。司令員陳再道宣讀完命令後,他說:

“同志們!鐵道兵撤銷了,我們的隊伍還在,我們的事業還在!鐵道兵的歷史功績,永垂不朽!鐵道兵的創業精神,永放光芒!作爲鐵道兵最後一任司令員,我是光榮的!”

一支征戰的鐵軍,1984年1月,改稱爲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又開始了新的歷史征程。

在剛剛改工的日子裡,可謂步履艱難,困難重重。許多單位,在半年的時間裡,發不上工資,拿的仍然是當兵時的津貼費。有的雖然發了工資,也是從銀行貸款。陳再道致信廈門市委,要求給在廈門的原鐵道兵部隊找個活幹;鐵道部陳璞如部長致信山東省委,要求爲在山東的原鐵道兵部隊早些安家……

就在這一年,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數萬人開始修建大同至秦皇島鐵路的一期工程,北京至大同,這是一條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爲主的運煤專線。

此後五年時間,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擔負了國家十五條鐵路建設和技術改造任務,其中有六條是國家的重點工程,即先後完成了青藏鐵路、南疆鐵路和通霍鐵路的收尾配套工程,建成了兗石鐵路、海伊鐵路和塔韓鐵路。接着,又承擔北京至秦皇島即大秦線二期工程、包神鐵路、商阜鐵路、同蒲鐵路等九條鐵路的施工任務。

最艱鉅的工程,是修建京九鐵路。

早在1958年,周恩來即向毛澤東建議修建北京至九江的鐵路。滕代遠和呂正操也極力主張修建這條鐵路。

毛澤東把呂正操召到中南海去,讓呂正操談修建京九鐵路的看法。呂正操說:

“京九鐵路要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筆直筆直地直達九江。”

毛澤東一聽笑了,說:

“怎麼,你的意見和總理的意見差不多哩!”

呂正操也笑了,說:

“若是和總理的想法差得太遠了,我也無法給總理當鐵道部長了。”

毛澤東談話一貫幽默,說:

“你呂正操是修鐵路上了癮的人,修那麼多鐵路如果沒地方放了,我就把鐵路放你家裡去。”

呂正操也以幽默的話語對答,說:

“俺老呂家可沒那麼大的地方放鐵路,要放,就放在你家和總理家,因爲整個國家都是你們的家啊!”

修建京九鐵路的構想,從這時就產生了。毛澤東幾次約滕代遠和呂正操到中南海去,談論修建京九鐵路。

毛澤東對呂正操說了這樣一段話:四川護路運動引發了一場革命。進入社會主義時期,革命必須多修鐵路。沒有鐵路,就沒有新中國的經濟革命。這是互爲作用的一對因果。

後來,因爲修西南鐵路,直到1973年12月26日,京九鐵路的九江長江大橋纔開工,計劃六年工期,1979年建成通車。

但是,因爲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只在江心建了十座橋墩,整個工程便停下來了。

1991年9月5日,京九鐵路孫口黃河大橋開工,京九鐵路工程重新啓動。

1992的10月5日,鐵道部在京西賓館召開京九鐵路建設工作會議。部長韓杼濱講話,題爲《奮戰三年,貫通京九,譜寫鐵路高速大發展的新篇章》

11月4日,韓杼濱來到原鐵道兵大院即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機關,動員這支隊伍參加京九鐵路的建設。他是一名老鐵道兵戰士,1944年1月參加鐵路工作,那年他剛滿十二歲。1948年,他參加了鐵道縱隊。他了解鐵道兵這支隊伍,瞭解由這支隊伍改編的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因此,讓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在京九鐵路建設中,承擔了最艱鉅的吉安到定南段,這也是京九線的重點工程。韓杼濱說:

“爲什麼把京九鐵路最艱鉅的任務,交給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就是因爲這支隊伍特別能戰鬥,能攻堅,能打硬仗、惡仗!”

京九鐵路江西境內吉安至定南段的會戰,是在吉安打響的。吉安位於贛江中游,西面是井岡山,東面是贛江。1930年2月,毛澤東寫了一首詞《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捲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隊伍開向吉安一線,其壯麗場景與六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攻打吉安,可以說同樣壯麗,不同的是那時是戰爭,創建蘇維埃政權,現在是搞建設,修鐵路。

吉安贛江大橋,全長二千六百五十米,有七十二個橋墩。大橋正跨在石灰岩與紅沙岩交界處,溶洞成串,暗河縱橫。在這種地方修橋,每個橋墩基礎都必須鑽孔灌注混凝土樁。

七十二個橋墩,要打下五百八十一根直徑爲一至一點二米的鑽孔樁,總長一點七萬米。

每打一米,都要克服許多困難。

二十四號橋墩位於贛江江心。爲了便於施工,採用築島圍巖法,加固加高島面至標高四十七米。結果在4月,洪水上漲,圍巖被沖垮。再把圍巖築起,又被沖垮。洪水連漲三次,圍巖被沖垮三次。第四次把圍巖築起來。每築一次圍巖,都要運進幾千噸片石、上萬噸黃沙。這裡距江岸雖然只有四百米,但是爲了搶工期,許多打樁工人一個月沒有上過岸。

工期確實緊張,從1993年4月20日正式開工,到1994年7月1日鋪軌,總共是十四個月零九天。若按正常工期,這樣的大橋,需要三十八個月。

擔任這一任務的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十六局三處,自開工後,黨委書記陳業君多次來到工地,有一次一住就是三個月。在一次誓師大會上,他講着話,竟得了腦血栓,一隻手不能動了。他把話講完,全場掌聲響起,他另一隻手拍起桌子,以代鼓掌。已任十六局局長的韋彩猷,更是十幾次到大橋工地現場辦公……

更有天字號工點,阻擋在京九線上。

這就是位於江西省南康和信豐縣之間,一個叫龍回的地方,要在這裡修一座岐嶺隧道。隧道全長二千五百三十六米,軟弱圍巖達四分之三以上,其難度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尚屬罕見。當地人說岐嶺是龍的故鄉,大山裡臥着一條沉睡的龍,隧道正從龍心穿過,凶多吉少。

1993年4月1日,隧道進口開工。半個月後,進洞的掌子面已經形成。可是,就在第二天,洞頂仰坡出現裂縫,而且迅速擴大,以至裂到洞頂。接着,一種泥不像泥,沙不像沙,水不像水,石不像石的東西,開始從山腹中流出來。

正洞施工受阻。

有關技術部門組成技術攻關小組。但是,經過數月研究討論,問題並沒有解決。鐵道部總工程師沈之介說:如果說京九線是天字第一號工程的話,那麼岐嶺隧道就是天字第一號工點,一定要全力以赴,攻克難關。

信豐有位好心人,找到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十四局京九鐵路指揮長余文忠,勸說道:

“給山神磕幾個頭吧,或許能幫你解決問題。”

余文忠壓制住心中的怒氣,堅定地說:

“我沒有時間給山神磕頭,我相信的只是科學!”

有關專家雲集岐嶺,專門研究隧道進口軟弱圍巖問題。經過反覆研究,確定了多項技術攻關方案,正洞施工得以正常進行。

就在這時,擔負隧道出口施工任務的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十八局三處,一號斜井出現大塌方,全部是爛稀泥。參照隧道進口技術攻關方案,經過艱苦努力,終於突破難關。

1994年10月15日,岐嶺隧道貫通,比施工組織計劃提前四十五天。

和岐嶺隧道幾乎同時開工的營盤上隧道,在京九鐵路吉安至定南段的隧道施工中,遙遙領先了一年之後,突然遇到了巨大的難關。

這一條隧道,地處興國縣境內,穿越的是一片低山區,全長一千二百八十六米。主體工程計劃於1994年7月底完工,工期爲十六個月。擔負這一施工任務的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十七局二處。

二處指揮長鬍芳龍,大大小小的隧道,他打了不少,卻從未見過地下水和地表水有這麼豐富的,隧道上面八米,就是老鄉的魚塘。1994年4月21日下午,隧道口出現大塌方,洞中有四名職工正在施工。

正在醫院裡拔牙的二處指揮部黨委書記王坤忠,聽說塌方,嘴裡流着鮮血,急忙跑到隧道口。他和胡芳龍一起指揮搶救,利用探照燈對準尚未封死的通道,指揮洞中的四名同志朝外撤退。不到一個小時,洞中的四名同志撤了出來。

十分鐘過後,隧道再次塌方,將洞口全部封死。

兩天後,又一次塌方。處理這兩次塌方,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剛剛處理完後,又塌方了。

接二連三的塌方,拖住了工程的後腿,營盤上隧道由先進變爲後進。

十七局指揮長鄭餘近,幾乎不離洞口,他心裡想得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營盤上隧道,擋住京九鐵路的道。

胡芳龍想盡一切辦法,防止營盤上隧道再次出現塌方。哪怕是出現小的塌方,他也會成爲京九會戰中的失敗者。

終於,11月8日,營盤上隧道貫通了。

還有十七局修建的泰和贛江大橋、十二局開鑿的雷公山隧道等,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京九鐵路,位於京廣、京滬兩大幹線之間,北起北京,南至深圳,途徑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等省市,與香港九龍相連。幹線全長二千三百八十一公里,包括天津至霸州、麻城至武漢兩條聯絡線,共長二千五百三十六公里,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長大鐵路幹線。

在開工前,韓杼濱曾經深情地講過:由鐵道兵改編的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這支隊伍,在解放戰爭中,仗打到哪裡,鐵路就修到哪裡,爲解放全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抗美援朝中,在敵人狂轟濫炸之下,創造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對取得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風餐露宿,逢山鑿路,遇水架橋,艱苦奮鬥,志在四方。鐵道兵參加了很多重要的、條件又十分艱苦的幹線建設,像東北的森林鐵路、西南的成昆鐵路,還有青藏線、南疆線等,在最艱苦的地方,都是鐵道兵衝在前頭。這支隊伍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隊伍,是一支強大的特別能戰鬥的建設大軍。這支隊伍是非常可貴的,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接着,韓杼濱強調說:

“正因爲有了這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所以在今天的鐵路大發展中,我們纔敢說硬話。”

這裡的硬話,具體指的就是:奮戰三年,貫通京九!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在京九鐵路建設中,確確實實打了一個又一個硬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1991年9月5日,京九鐵路孫口黃河大橋開工,京九鐵路工程重新啓動。

“爲什麼把京九鐵路最艱鉅的任務,交給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就是因爲這支隊伍特別能戰鬥,能攻堅,能打硬仗、惡仗!”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在京九鐵路建設中,確確實實打了一個又一個硬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鋪軌機來啦!人們歡呼着……

責任編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