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2025/關注能源效率帶動創新服務

【撰文/賴宛靖】

氣候變遷造成生命財產的威脅,讓人類驚覺到不能再用既有方式耗用資源,能源轉型是邁向淨零的當務之急,唯有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才能迎接韌性與永續的未來。「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聚焦新興再生能源、智慧電網、用能需求變革三階段,幫助產業掌握能源產業的韌性商機。

頻繁的極端氣候直接衝擊能源設施,地緣政治動盪改變全球能源供需、而AI的興起也讓能源需求大增,在在考驗能源產業,也帶動韌性商機成長。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謝志強表示,世界能源委員會(WEC)提出各國正面臨能源安全、能源公平與環境永續性的「能源三難」,需提出合適的能源政策,方可平衡三者需求,建立「能源韌性」,以應對潛在的威脅與挑戰。

能源自主驅動產業 AI應用衝擊能源韌性

全球已有147國宣示淨零目標與時程,各國均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與儲能技術的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王孟傑分析,在淨零主旋律下,2024年受俄烏戰爭、地緣政治與美中對抗影響,各國能源自主意識提高,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及儲能3項,產業市場值達5,023億美元,較2023年成長11.1%;2025年以美國、歐盟爲主力推動國內需求下,估計市場值仍將年增6.1%。

然而,AI興起卻對能源韌性造成挑戰,估計到2034年,全球資料中心總用電量將超越印度用電量,僅次於中國與美國。爲減少電力系統壓力,各國政府鼓勵資料中心分散設置,Google和微軟等科技巨頭也積極投入綠色能源轉型,引入「CFE 24/7」的全天候潔淨能源供應模式,確保資料中心使用潔淨能源,亦牽動儲能市場顯著增長。展望2025年,儲能市場規模將比2022年成長約6.5%。

面對2025年電力供需新局,王孟傑認爲,淨零需求持續存在,政府將因應經濟局勢適度影響市場,並引導資料中心業者依設置地的自然、產業與制度等條件,尋求適合的綠電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因自由貿易市場規則弱化,各國加強介入能源產業的整合,政府執行力也成爲產業發展的變因,建議能源業者需更加靈活,以利在政府介入市場時快速因應。

電網升級與綠電併網需求 智慧電網穩定成長

電網系統是能源韌性的一環,由於再生能源的變動與間歇性,傳統電力系統無論是容量或彈性皆難應對。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姚雨欣指出,配電網導入數位技術,有助於預測並匹配電力供需,達到成本降低、效率與彈性提高,以及減少碳排放的效益,建議業者應積極加速數位轉型與輸配電網升級,以迎接下一波智慧化電網商機。

姚雨欣進一步說明,再生能源、分散式能源、儲能、電動車充電站等都會從配電網連接,催生出配電網變革壓力與投資機會,特別是在歐洲、北美、亞洲等主要區域,各國積極投資智慧電錶與微電網的設置。值得一提的是,各國在配電電網上大量建置分散式能源,可帶動如微電網價值再造、虛擬電廠等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商機。

姚雨欣表示,在再生能源併網與燃煤發電廠退役前提下,未來將是智慧電網產業重要成長期,建議業者可由智慧電錶、微電網市場切入,在國內場域練兵,再打入國際市場。

能源效率是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關鍵措施,也是需求端減碳重點,2023年國際能源總署(IEA)呼籲,未來10年全球應以平均能源效率提升一倍爲目標,以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情境。

全球能效目標增一倍 激勵能源創新服務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曾臺輔表示,能源、用電結合新興科技,如物聯網、大數據,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用電彈性化、減輕電網負荷,創造更多節能科技商機。IEA統計,2023年全球能源效率市場規模約2,870億美元,2023至2027年年複合成長率約6.3%,淨零政策驅使產業能效投資增加,建築節能更是市場成長動力。

建築部門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37%,而全球暖化又導致製冷、空調需求大增,如何提升建築用能效率、加強能源管理與電力調度,將是重要課題。除了加強建築本體絕緣保溫、保冷外,照明與公用設備的用能效率等,都有新創商機。

工研院預估,全球淨零建築市場在2027年將增長至1,09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爲20.6%,也帶動暖通空調、能源管理系統、高效馬達等相關設備成長。臺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更需關注國際能源轉型議題與市場脈動,如與能源相關的創新服務與技術,像是建築整合太陽能(BIPV)、能管系統雲端運用與一站式服務、空調服務訂閱模式及智慧馬達系統等,均深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