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以人工智能爲引擎,賦能中小學教育教學方式變革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徐德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對基礎教育有什麼影響?數智時代什麼知識更有價值?4月10—11日,由天津市教育學會指導,天津市西青區教育局、天津市實驗中學聯合主辦的“第七屆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方式變革展示會”舉行。

本次展示會旨在爲全國各地區、學校、教師搭建學習、交流、分享、互鑑的平臺,充分展示基於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創新與變革的最新成果。

天津市教委相關負責同志在致辭中表示,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天津將在全市中小學校全面實施人工智能教育,特別是要聚焦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做好常態化教學實施、深度開發普適化教學資源、大力建設泛在化教學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展示活動6項主要任務,積極構建高標準、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

主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上海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系教授黎加厚分別作了主旨報告。校長高峰對話環節,南京師範大學數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雪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字教育研究所所長曹培傑作專題講座。圍繞“創生實踐:課程與教學的智能化變革”這一主題,多位全國知名校長進行交流研討。

展示會還在和平、河西、紅橋、津南等區域設置了6個微論壇會場,全國知名專家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全國各地多位名校長進行教育經驗分享。此外,來自京津冀滬蘇深等地的全國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呈現了56節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精彩課程,課例展示涵蓋小學到高中全學段,橫跨多個學科領域。20餘位課例觀摩點評專家,對課程進行精準點評與深度剖析。

作者: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