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候異常 今年蜂蜜產量恐折半

受到氣候變遷與農藥影響,近年蜂蜜產量逐年下降。(張朝欣攝)

氣候變遷正衝擊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溫室效應使全球暖化,加劇病蟲害的影響,間接讓農藥使用大增。蜂農表示,氣候變遷與農藥是影響蜂蜜產量的兩大因素,近年蜂蜜產量逐年下降,只能投入更多成本來維持產量,但是氣候變遷不可逆,病蟲害問題也無解,今年產量恐只有往年一半。

臺灣養蜂協會榮譽理事長鄭金昆說,這幾年採蜜的情況和往年差異很大,3、4年前每年都還有8000至1萬2000噸的固定產量,預估今年產量只有一半,即使有些地方花開得不錯,但氣候不穩定、鋒面因素等,花朵流蜜量變得很少,除蟲的藥效也會因溫度不夠而打折,過去影響範圍大約在嘉義以北,今年連高雄都受到影響。

「氣候變遷影響超級大」!牧蜂休閒農場農二代簡志良表示,花蜜的產生需要開花、溫度和風向3條件,但現在氣候極度不正常,臺灣主要產龍眼蜜和荔枝蜜,以往開花期降雨機率較低,現在卻常碰到下雨,只要幾次大雨花就會掉光,加上降雨氣溫降低,均導致蜜蜂無法採蜜。

簡志良指出,荔枝和龍眼的開花期普遍只有20天,以玉荷包爲例,玉荷包果價高,普遍每臺斤高達100元,用的農藥也相當重;但黑葉荔枝等果價不高,雖然果農在開花期幾乎不噴藥,但因爲荔枝椿象的關係,很多果農仍在開花期噴藥,蜜蜂就完了。

龍眼的問題,則在於爲了提早上市而催花,等於提早結果,也就提早噴藥,開花期採蜜的蜜蜂碰到農藥也會死亡,農藥問題和照顧水果的方式有很大關聯。

他說,每年蜂蜜的產量都不同,自己10年前當專業農,不過逐年的產量都在明顯降低,若沒有養更多蜜蜂幾乎沒有成本去拚,養越多也代表人力和養殖成本也跟着增加,除氣候變遷不可逆,病蟲害問題無解,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