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戰鬥者”李仙德:晶科還在“長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2024年2月7日,晶科能源(688223.SH)的微信公衆號推送了《董事長新春致辭》。李仙德一如往年那樣,踩着農曆年的新舊交替點,有感而發。

有人說李仙德低調內斂,鮮少在公衆場合公開露面,他卻是目前光伏龍頭企業裡偏愛於在自家企業公衆號平臺頻繁“致辭”的掌門人;有人說李仙德是“儒雅硬漢”,有着溫文爾雅的外在形象,卻總會把“戰鬥”掛在口中。

不難看出,李仙德的身上,不缺反差感。就像他在前述龍年新春致辭中所述,“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這也是當前所有光伏企業掌門人的真實心理寫照:當業內預期的淘汰賽在2024年全面打響,“我們可以被打敗,但不能投降”。

事實上,對於光伏產業而言,過去的2023年已經把競爭的殘酷感烘托上來。在這一年,李仙德的“致辭”也比往年更加頻繁,更是折射出他的反差形象——既聞得“八月桂花香”,又會“把硬仗的氛圍感拉滿”,一股“怕什麼,打就是了”的勁兒(注:引自李仙德2023年於晶科能源微信公衆號上發佈的多篇致辭標題)。

2023年,由他帶領的管理層的確把晶科能源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組件出貨量重回全球第一,盈利創下歷史新高。

這是一條“長征路”。不同的是,李仙德還想讓晶科能源在多條路上“不敗”。

晶科的轉折點

2022年1月25日晚上,滬上某酒店的大宴會廳裡,李仙德登上了發言臺。他有些動容,但也自嘲了一句,“有人說,晶科做什麼都比別人慢半拍。”

此是爲慶祝晶科能源翌日正式掛牌科創板而設的晚宴,李仙德的開場致辭流利,沒有一絲卡頓。彼時,有赴宴者形容,這更像是他積鬱已久之後的傾訴。

在將近二十年的公司發展史上,晶科能源與李仙德經歷了不少轉折點,而實現A股上市卻是最重要的一個。

“2010年的時候作爲(國內)組件供應商,我們最後一個在美股上市。”李仙德形容晶科能源肯定不是那個最有天賦、最幸運的孩子,但一定是一個最勤奮好學的少年。

萬幸的是,李仙德口中的“少年”,抓住了國內光伏公司享受資本紅利的尾巴。

2022年的A股光伏板塊,二級市場炒作熱情高漲,估值還在山頂處,晶科能源也一躍成爲國內又一家市值破千億的光伏公司。更重要的是,從該公司的時間軸上看,融資渠道的打開、財務成本的下降,讓晶科能源積蓄了一年後重奪組件出貨量第一的能量。

回顧過去十年的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排名的情況,晶科能源有過高光時刻。

2016年,該公司超越天合光能(688599.SH)登上榜首,並在此後三年連續“霸榜”。直到2020年,隆基綠能(601012.SH)取而代之,不過其也未能實現晶科能源的“四連冠”紀錄。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裡,晶科能源的組件出貨排名一度跌落至第四的位置。

習慣第一的人難免會對落後有着莫名的情愫和不甘。這使得晶科能源的組件出貨量在2023年重回全球第一,更具話題性。

當李仙德在晶科能源上海總部面對多家媒體迴應“重回第一”的感受時,他認爲這是戰略執行的成功。

“2021年,晶科確實面臨着一些強勁對手。此後,公司對戰略重新梳理。”李仙德所述的晶科戰略分爲三點:第一,持續提升技術,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第二,強化全球的佈局,提升服務全球的能力;第三,實現高效的管理、體系的建設,提高經營競爭力。

在李仙德看來,如何做好行業老大,並不是晶科能源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我相信今天晶科是有保持市場佔有率、產能開工率和利潤率之間的平衡的能力的。至少我認爲從P型到N型技術改革的過程中,晶科是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即便是回憶起七年前晶科能源首次達成組件出貨全球第一的場景時,李仙德也表示,“雖然那時我們第一次全球第一,可我覺得我們還不是最好的,現在,也不是最好的。”

縱使外界有聲音預測,“晶科重回第一”或將成爲光伏頭部企業之間競爭的又一轉折點。但李仙德也坦言,未來,公司將面臨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

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非理性的價格競爭情緒迅速在光伏組件環節擴散。組件價格一跌再跌,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晶科能源未能倖免。

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全年,晶科能源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72.50億元至79.50億元,同比實現翻倍式增長。但具體到第四季度,該公司淨利潤環比下滑爲8.96億元至15.96億元,爲2023年單季度最低。

“晶科四季度的業績和預想有一定差距,主要因爲對市場價格下降,及相較於合同簽訂的調價機制判斷相對不足。”李仙德指出,特別是2023年12月公司的規模化出貨調價,對盈利有所影響。

不過,李仙德相信,從目前的產品領先性、市場能力、產能有效性看,晶科能夠穿越週期。

李仙德的信心

在過去發佈的多份“致辭”中,“信心”是李仙德頻頻提及的詞彙。

2022年7月,李仙德在開晶科能源一場季度性戰略會議時發現大家都很焦慮,這種焦慮來自供應鏈、新業務以及降本增效等方面。

李仙德把這件事寫進了那個月的公號“致辭”中,說是“一種很奇怪的氣氛”,卻是“一種很奇怪的信心”。

2021年11月,晶科能源率先在業內發佈量產能力的N型TOPCon組件,取名“TigerNeo系列”。命名或許是巧合。當2022年虎年正式來臨後,晶科能源特別是在完成百億IPO融資後,對TOPCon佈局節奏也隨之加快。

儘管當時業內圍繞究竟是TOPCon還是HJT主宰N型時代的討論仍然不休,不少頭部企業已然放棄站隊選擇多技術路線並舉,晶科能源卻成了TOPCon的擁躉。

“兩年前講N型TOPCon時,還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即使今天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夾雜着不同的說法,但我們不需要去辯解。”李仙德認爲時間不語,總能回答所有的問題。

實際上,晶科能源上下一心力推TOPCon技術的決心,從李仙德的“致辭”中便不難看出。自2022年開始,他的“致辭”篇篇透露着對產業發展的關注,也篇篇不離晶科能源TOPCon的佈局或技術進展。

甚至在2023年4月,他一語斷定,“2023年過去了三分之一,有幾件事情是明確的”。其中,就有“TOPCon已成定局”。

目前,業內正在密切關注產能出清的節奏。就算是市面上如今充斥着大量的TOPCon產能,在李仙德看來,“沒有持續投入能力的產能也將很快會被淘汰掉。”

李仙德稱,晶科能源TOPCon電池現在的量產效率爲26%,而今年年底肯定要做到26.5%,相應的TOPCon組件功率全部站上600W水平線。“如果說你的產線實現不了這樣的效率,將會沒有競爭力,也會被淘汰掉,這就是產能出清的情況之一。”

激烈的產業競爭以及變化的融資環境,致使不少光伏企業放慢了擴產節奏。晶科能源也不例外。李仙德說,晶科能源現在幾乎停掉了所有的投資計劃,只保留了山西基地和越南基地的建設,一個是佈局海外,一個是投資未來。

2023年5月,晶科能源宣佈擬在山西綜改區規劃建設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56GW單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電池和56GW組件產能,共分四期,建設週期約兩年。

外界評價這是晶科能源欲再造一個“N型晶科”。而在李仙德眼中,山西基地的建設代表着光伏未來製造的趨勢,“除了一體化、技術領先性的優勢,最重要的是數字化。”

李仙德把山西基地視作在產能過剩挑戰中提升晶科能源競爭力的一個支撐。而手握絕大多數TOPCon專利,李仙德並不擔心晶科能源會面臨專利風險,但他也需要繼續思考下一站。“科技創新肯定是有風險的,現在的技術已經進入了無人區,我們肯定要覆蓋所有的技術,也關注行業中各個技術競爭趨勢。”

眼下,悲觀的情緒在光伏產業中蔓延,李仙德坦言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是信心”。

“業內不要高估一兩年的動盪,低估未來十年的趨勢。”李仙德對2024年的光伏市場需求還是充滿信心,“我們已經觸碰到了它(光伏產業週期)的難度,不要迷茫於它的長度。”

在龍年新春致辭中,李仙德認爲如今的晶科,開拓了豐富的譜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除了一條路走到黑的成功,還可以在多條路上‘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