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幕後的“華人老闆”,僅次於馬斯克,個人身價高達535億
在特斯拉這個光芒萬丈的公司裡,絕大多數人只認識一個名字,那就是埃隆·馬斯克。
他是個傳奇,是特斯拉的靈魂人物。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馬斯克背後,還有一個默默掌控巨大財富的華人。
他的個人身價已經達到了535億人民幣,甚至成爲了特斯拉的第三大個人股東。
他是如何慧眼識珠,投資了特斯拉這個如今如日中天的公司的呢?
一、廖凱原是誰?
廖凱原並不是一個一夜暴富的普通投資人,他背後有着一段相當傳奇的人生經歷。
廖凱原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家庭,後來移居到了美國。
他看着很平凡,但是他又確實真的非常有頭腦。
他從法律背景起家的,逐步進軍了科技和投資領域。廖凱原擁有法學博士學位,還在新加坡和美國同時取得了成功。
廖凱原起初的職業並不是投身科技行業,而是從律師事務所出發,發展到創業。
雖然一開始他並不是特別引人注目,但他有一點非常特別,那就是“敢賭”。
這裡的“賭”可不是普通人腦海裡的那種賭錢,而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前瞻性的投資。
這種“賭”其實非常考驗眼光和決策力,而廖凱原在這個領域可以說是高手。當然也可以說他擁有一些投資前瞻的能力。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資本市場,要賺錢,要賺到大錢,靠的不是這個企業的成功,而是讓不讓這個企業成功。
舉個例子,電動車爲什麼會成爲這個時代的寵兒,是由很多因素來決定的。首先是環保,其次是政策,環保是一項全球化的行爲,不是一個兩個國家說了算的。
雖然在20世紀初,就有了關於環保的概念,但那時候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環保的做法,是到了後來,才逐漸轉向了清潔能源方面,就是電。
可想而知,這種趨勢並不是能夠被一個隨隨便便的普通人發現的,政策的制定者往往和商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然被推到前臺的一些人,比如今天的廖凱原,可能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是政策和商業積極推動的結果。
他的投資能力讓他看到了這些,而恰巧他也有一些資本來操作這些。
所以這也就成爲了廖凱原最廣爲人知的故事,就是他如何成爲特斯拉的“隱形老闆”的。
故事的起點在於2019年,那時特斯拉的股票還不像現在這麼火爆,甚至很多人都對特斯拉的未來充滿了質疑。
股票市場波動很大,投資人紛紛拋售特斯拉的股票,認爲這個電動汽車品牌可能難以爲繼。
然而廖凱原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事,他買入了大量的特斯拉股票。在2019年到2020年期間,廖凱原持續加碼,投資了幾十億美元。
等到2020年,特斯拉股票如火箭般躥升,廖凱原的財富也隨着特斯拉的市值暴漲。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那時廖凱原持有的特斯拉股票一度接近2200萬股,成爲了僅次於馬斯克的超級大股東之一。
這種投資眼光,讓廖凱原一舉進入全球頂級富豪的行列。
而他在背後靜靜操作,不像馬斯克那樣張揚,這種低調的作風,反而增加了他的神秘感。
很多人都說,廖凱原的投資方式有點像下圍棋,一步一步積累優勢,最終形成不可逆的勝利局面。
爲什麼廖凱原會對特斯拉這麼有信心?
二、選擇特斯拉
2024 年 10 月,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出爐,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長 6.4%,交付了 462,890 輛新車。
有人可能會問,爲什麼那個年代,廖凱原怎麼就這麼睿智呢?
畢竟在很多人眼裡,特斯拉曾經是個“高風險賭局”,隨時有可能因爲現金流問題破產。
從他自身來說,廖凱原對科技和未來有着極其敏銳的洞察力。
他對特斯拉的投資,並不是盲目跟風,而是基於對全球能源變革趨勢的深刻理解。
大家都知道,全球能源結構正在轉型,化石燃料逐漸被新能源取代,而電動汽車作爲這一趨勢的代表,是未來不可逆的方向。
廖凱原看準了這一點,並堅定地認爲特斯拉將是未來出行方式的重要推動者。
廖凱原對馬斯克的執行力也充滿了信任。
雖然馬斯克有時候看起來很瘋狂,喜歡在推特上“放飛自我”,但他的執行力和遠見是毋庸置疑的。
廖凱原相信,馬斯克不僅僅是個企業家,還是個“夢想家”,而這種夢想正是推動特斯拉不斷前進的動力。
跟馬斯克這種常常活躍在社交媒體上不同,廖凱原的投資風格非常低調。
除了在特斯拉之外,其實廖凱原還持有大量其他科技公司和新興產業的股份。
與馬斯克的張揚不同,廖凱原幾乎從不公開發表對特斯拉的看法,也很少接受媒體採訪。
他的低調作風,讓他在資本市場中更加神秘。
有人會說,這種低調是不是意味着廖凱原不關心自己持有的公司?
事實正好相反,廖凱原對特斯拉的熱情和信任非常高。
據一些報道,他曾經多次在市場動盪的時候,增持特斯拉股票,在馬斯克宣佈特斯拉要賣出部分股票時,廖凱原也沒有動搖,繼續堅定持有。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捋一捋廖凱原的一些投資經歷,都有哪些呢?
三、華人老闆的第一桶金有多大?
廖凱原從最初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他的第一桶金有多大?
從一些非常有限的採訪中,他大致回答了一些問題,但對細節卻語焉不詳。
是的,儘管人們多年來一直知道他是億萬富翁,個人身價高達535億,但關於他的報道卻少之又少。
在美國,他是新澤西州薩默塞特市郊一家企業軟件公司SHI International Corp.的創始人,年收入達111億美元。
在中國,他曾經向幾所頂尖大學捐款,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等,當然,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還有一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樓。
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這些學校的名譽校董都有廖凱原的一席之位。
和北大一樣,上交大、清華大學,也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法學學院。
世界範圍來看,他還贊助了一些非常頂級的會議。
這些會議可不是奧運會那樣的娛樂性會議,而是經濟方面的大論壇,例如博鰲亞洲論壇、世界經濟論壇等等。
2002年起,他就是美國亞洲協會的董事,還專門設立了一個促進中美交流的基金會,可以說,他是一箇中美之間的世界級的經濟橋樑。
也鑑於此,正如我們在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樣,廖凱原的成功其實是商業和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他是如此低調。
廖凱原自稱是一名散戶投資者,他說自己是在大約2019年開始炒股的。
他那時候大概向百度公司、蔚來汽車公司、英偉達公司等幾家知名企業投入了資金,並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
只是後來有特斯拉這個大戶,他慢慢從這些企業撤資了。
對於很多華人來說,看到廖凱原這樣的成功人物成爲特斯拉背後的“大老闆”,自然會感到自豪。
這不僅僅是個人財富的積累,也是對全球化時代下華人影響力的體現。
廖凱原的成功也向世人展示了華人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潛力。
過去華人多以勤勞、聰明著稱,但很少有人能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如此風生水起。
廖凱原無疑爲很多年輕的華人樹立了榜樣,在全球化時代,只要有遠見、有執行力,完全可以在西方主導的資本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雖然廖凱原已經成爲了億萬富翁,但他並不打算止步於此。
據瞭解,廖凱原除了繼續投資特斯拉之外,還在全球多個高科技領域佈局,包括清潔能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
可以說,他的眼光不僅僅侷限於汽車行業,而是放眼於整個科技革命的前沿。
從某種意義上說,廖凱原的成功告訴我們,財富只是起點,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些財富去推動更大的創新和變革。
他並沒有像其他富豪那樣,一旦積累了足夠的財富,就開始享受奢華生活,而是選擇繼續奮鬥。
總結
廖凱原是一種隱形的力量,低調而強大。
他不是馬斯克那樣的公衆人物,也不喜歡在鏡頭前展示自己,但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影響着特斯拉這個巨大的帝國。
他不僅僅是特斯拉的投資者,更是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戰略家。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時候,低調纔是最好的力量。
就像圍棋中的厚勢,雖然看似隱形,但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爆發出不可阻擋的能量。
廖凱原的財富和影響力,正是這種隱形力量的最佳詮釋。
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談論起特斯拉的成功時,除了馬斯克這個名字外,廖凱原可能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
這個默默無聞的“華人老闆”,正悄悄地影響着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