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比「比特幣」還夯!虛擬「代幣」用途多 搶攻虛擬貨幣市場

▲虛擬代幣投資風險相較比虛擬貨幣低。(圖/業者提供)

特別企劃

「虛擬貨幣」這個名詞過去一年因爲比特幣暴漲,引發全世界的「追幣」和「挖幣」狂熱,但是這種非國家政府發行的貨幣,像是比特幣、以太幣、萊特幣、門羅幣,以及最近在市面上出現的亞幣,「漲幅風險」成爲這類貨幣關注的焦點。根據統計,全球虛擬貨幣種類多達1200種,如何能準確獲利?是所有想投資的民衆想得到的答案。

一般來說,虛擬貨幣的使用環境可分爲三種:(一)只能在虛擬環境內使用(二)可在虛擬和部分實體環境下使用(三)有買入價賣出價,跟「真」貨幣類似,例如比特幣。

比特幣2018年價格劇烈波動,因爲中國大陸和韓國先後打壓,2月6日一度摜破6000美元(約新臺幣17萬元),不過之後韓國釋出善意,農曆年期間行情反彈快1倍,一度逼近1萬2000美元(約新臺幣35萬元)大關,目前則在1萬1261.63美元(約新臺幣33萬元)附近徘徊,順利收復1萬美元關卡,連同帶動其他加密貨幣止跌反彈。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出席活動時表示,從傳統貨幣觀念來看,「比特幣不能保值,全世界也沒有人把它當作交易媒介」,當作一種貨幣是相當失敗的。不過他認爲,區塊鏈等虛擬貨幣背後的技術仍有其價值存在。

當然,比特幣向來說法多空分歧,早有許多央行首長與監管機關對虛擬貨幣持保守態度,像是丹麥央行總裁羅德(Lars Rohde)也直言,比特幣是非常致命的,彷彿「鬱金香狂熱」一發不可收拾;加拿大央行總裁波洛茲(Stephen Poloz)先前曾說,比特幣交易就是一種投機與賭博,並非是傳統貨幣,正考慮研擬監管計劃

看到外界評論比特幣的「高風險」,難道虛擬貨幣就這麼「不穩定」?一位研究虛擬貨幣的專家表示,其實市面上流通的虛擬「貨幣」,若細分,可以分出「虛擬代幣」。虛擬貨幣簡稱Coin,虛擬代幣簡稱Token,只是,Coin所儲存的是「虛擬錢」,而Token不只可以記錄數值,還可以是各式各樣的資訊,像是股份、使用權紅利點數、遊戲商品和投票權等。

漢堡王的俄羅斯分公司,去年8月發行了自己專屬的虛擬代幣,稱爲華堡幣(WhopperCoin),每當俄羅斯民衆到漢堡王消費者,就會獲得華堡幣。而華堡幣其實就像國內常見的集點活動,但不同之處,華堡幣是一個可以交易的虛擬代幣,民衆可以透過虛擬貨幣交易所來公開買賣華堡幣,甚至可以變現。

而這樣的概念也出現在近日在市場上流通的「必亞幣」。必亞幣(BYB)是多年來在華文娛樂產業的經營W Group Holdings(簡稱W集團)所發行,讓粉絲得以直接投資各項電影、音樂、網路視頻,甚至直接贊助支援網紅藝人,並能直接在這些投資中獲得收益, 通過智慧合約來解決資產打包評估過程中各參與方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

而必亞幣除了全球通行,還可以兌換美元、歐元、人民幣、馬幣日圓港幣獎勵積分等用途。簡單來說,必亞幣屬於虛擬「代幣」(Token),用途更廣。

咖啡店也推出虛擬代幣進行集資。(圖/資料照)

一家企業爲了集資,可透過股票交易所,向大衆發行股票來募資,而ICO(首次代幣發行)藉助同樣的概念,讓企業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發起募資活動。

國內咖啡批發商沃田實業」,去年12月中發起臺灣第一個本土ICO計劃,它要發行2100萬枚咖啡幣虛擬代幣,可用來兌換沃田自家烘焙的精品咖啡或是參加手衝咖啡基礎課程。這種咖啡幣是消費者必須先擁有乙太幣才能購買。若是國外虛擬貨幣交易所看好咖啡幣,只要同意提供咖啡幣的買賣,立刻可以將咖啡幣發行到全球。

據瞭解,W集團已經在今年1月底,發行30億顆必亞幣,已被亞洲九國家天使投資者搶先預購。剩下10億顆優惠價在3月發行給早期投資者認購。5月開始進入ICO階段,也就是以原價(USD 0.1元兌換1顆必亞幣)銷售給散戶,讓散戶可以透過該集團的網站進行申購。預計從6月開始,買賣雙方就可透過「W App」平臺開始進行交易,以提升必亞幣(BYB)的市場價值。

W集團控股公司(W Group Hoidings)http://www.w-entertechment.com/

警語: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前應審慎評估並詳閱相關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