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這2間傳統市場活化難 哀嘆快撐不下去

桃園市經發局去年替東門市場增設燈箱招牌,提高曝光度。(桃園市政府經發局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東門市場現有20個攤商,販售便當、麪食、小菜、零食、服飾、花卉及手工皁等。(陳夢茹攝)

桃園市近年來活化多個傳統市場,桃園區東門市場過去歷經大火後荒廢數年,改造後轉型爲美食街;中壢區新明市場2樓閒置多年,後轉型爲文創市集,但都遇到集客率差,營運狀況不佳的問題,攤商頻頻哀嘆快撐不下去,卻又不知該何去何從。經發局坦言,傳統市場活化要兼顧既有攤商還要顧及營運狀況,的確相當有難度, 將和自治會討論並調整經營策略,盼能有所改善。

「民衆都不知道這裡有攤販!」東門市場自治會會長楊俊傑直呼,東門市場因2011年一把無名火而走向沒落,市府斥資7.7億元重建地下3層、地上5層的多功能綜合大樓,1樓爲全聯福利中心、原東門市場20個攤商進駐,但民衆的目光都集中在全聯,樓上的二手3C商店、收多易及小型健身房,人潮稀少,無法帶動收益。

楊俊傑說,東門市場原規畫要將永和市場400多攤與舊有東門市場109攤集中,豈料永和市場攤商不願進駐,後又成立新永和市場,其他空間只好出租,民衆早已遺忘這還有20個攤商。東門市場爲新建物、地價高租金也較貴,且建物採中央空調,水電由進駐廠商與攤商均分,營運成本過高。

中壢新明零售市場2樓在2022年轉型成「新明文創市集」,滿攤爲32攤,現有4攤空攤,最多的是既有的算命攤約有10幾攤,被號稱爲「算命一條街」,另有販售雜貨、理髮、文創商品、咖啡及手作等,打着文創願景盼吸引人潮,卻也遇到沒有生意的窘境,業者苦不堪言。

經發局坦言,傳統市場的活化的確有難度,尤其東門市場在活化前已經荒廢一段時間,新明文創市集場地位處2樓,人潮都難以深入,經檢討後認爲不應侷限在舊有思維中招攬過路客,應該要朝網路、多元經營,舉例來說,東門市場目前有個攤商在網路販售日本零食,顧客則到現場取貨。

經發局表示,針對東門市場的狀況,去年已在春日路旁設置燈箱招牌,替攤商增加曝光度,近期也有與自治會討論調整經營策略,販售更獨特的商品。至於水電問題,先前有做過研議,不過礙於線路配置,無法設置獨立電錶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