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11萬株行道樹普查 1/4需汰換

桃園市工務局費時3年完成全桃園超過11.4萬株的行道樹普查,也幫6.5萬株路樹「掛牌」,希望讓市民認識、親近樹種。(蔡依珍攝)

桃園市工務局費時3年完成全桃園超過11.4萬株的行道樹普查,發現數量最多的前3名樹種爲臺灣欒樹、樟樹和小葉欖仁,其中高佔全市約1/4的小葉欖仁、正榕和黑板樹,因需要樹穴空間大,「盤根錯節」容易破壞人行道,工務局將和交通局聯手逐步汰換,另也幫6.5萬株路樹「掛牌」,希望讓市民認識、親近樹種。

養護工程處副處長高必嫺說,桃園2016年訂定《桃園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自治條例》,2018至2020年普查全市樹木,包括辨識樹種、座標定位樹木位置、量測胸徑、記錄樹木生長狀況、蒐集樹種資料、影像記錄、製作及掛設樹籍名牌等,累計已普查逾11.4萬株,並建置「桃園市樹木普查資料庫」。

高必嫺說,分析發現,全市數量最多前3名、累積佔全市逾半的樹種爲1萬4747株的臺灣欒樹、20%,1萬3512株的樟樹、19%,以及8966株的小葉欖仁、12%,其中佔全市12%的小葉欖仁、8%的正榕和6%的黑板樹,因人行道樹穴空間太小,板根容易造成基盤隆起、破碎等情形,屬於非優良樹種,後續將與交通局共同規畫改善和汰換,另外有棉絮的木棉、有異味的掌葉蘋婆、有掉落傷人風險的大王椰子等,也列入不適合樹種清單。

爲了讓市民親近樹木、認識樹種,普查時也一併爲樹木「掛牌」,高必嫺特別解釋,桃園樹籍名牌分爲綠色的常綠版型及咖啡色的落葉版型,分別代表「常綠樹種」及「落葉樹種」,更一目瞭然,目前共計掛牌約6.5萬株,透過樹牌QRCode掃描功能,即可查詢樹種特色及樹籍資料,更可在空間地圖,瀏覽全市行道樹分佈。